财政赤字之忧
摘要:“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有可能低于预算目标。”6月9日,财政部最新发布的5月份财政收入情况中如此表示。财政部如此明确地在公开信息中表示完不成预算目标实属罕见,而这或许还不是财政部面临的最困难局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现在看来,财政部正面临罕见的财政收入压力。
“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有可能低于预算目标。”6月9日,财政部最新发布的5月份财政收入情况中如此表示。财政部如此明确地在公开信息中表示完不成预算目标实属罕见,而这或许还不是财政部面临的最困难局面。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看来,在经济增速处于低位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已经是非常态的问题,而社会性、民生性支出越来越刚性,财政支出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也是可以预见的常态。这一背景下,刘尚希警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财政赤字持续扩大,进而引发类似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
低速增长现实
5月份,全国公共财政同比增长6.2%,其中中央财政同比增长2.6%,地方同比增长11.3%。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五个月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很低。
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5%、4.9%、6%,三大主题税种没有一个突破预算报告制定的8.5%的税收增长指标,也没有完成单项税收的增长指标。这三大主题税种收入通常占到税收收入的50%以上。
财政部分析认为,前五个月全国财政增长放缓,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低,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同期清缴入库2011年末部分收入、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
用社科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的话说,实际上财政收入的低速增长,是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正常反映。
即使情况较好的地方财政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地方的主体税种营业税同比增长13.8%,但是财政部明确表示,这主要是上个月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房地产营业税相应增长。但是随着各地新国五条调控政策的落地,房地产市场能否持续前五个月的火爆形势,不得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一情况下,同样维持高位增长的地方房地产相关收入能否持续,即使是在地方财政局工作的人士心里也在打鼓。一位地方财政局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只有10%左右的增长,但是能否持续还要看下一步房地产的走势。
财政部分析认为,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有可能低于预算目标。
刘尚希则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将成为可以预见的常态,而不是短期问题。
赤字风险扩大
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相对的是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
就在财政部明确警示今年中央财政有可能完不成预算目标的5月,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同比增长25.6%。
刘尚希告诉记者,由于连续多年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许多支出项目都是以超常规速度增长的,多数都在20%以上。而且这些基数被大大抬高的支出项目呈现越来越刚性化的特征,如教育、医疗卫生、低保、养老等等,只能增不能减。
一位财政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完不成收入指标,预算报告既定的财政支出很可能通过发债来解决,或者通过人大走法律程序,申请压缩开支,但是人大通过的预算具有效力,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在刘尚希看来,在财政收入不能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支出的刚性增长只能靠更多地发行国债增加赤字来解决。张斌也表示,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扩大财政赤字,甚至借新债还旧债将成为政策选择。
中国一度逼近3%国际警戒线的财政赤字率在2011年回落至2%左右的安全地带。2011年赤字只有9000亿,2012年降至8000亿,但是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大增了4000亿达到了1.2万亿的创纪录规模。即便如此,如果今年预算任务不能完成,这一规模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财政危机担心
刘尚希担心的是,财政收入低速增长、支出刚性增加,赤字持续增加,财政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很容易就会滑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道路。
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学者从理论的角度担心,财政部长楼继伟早在今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已经开始提示这种风险的存在。
在讲到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财税改革路径时,他指出,有一种理解就是,国家大力扩大开支,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再分配,但提取的财政收入比较少,财政长期赤字,个人付出较少的努力,能享受更多的福利。
楼继伟认为,这一路径下国际收支赤字会越来越大,是一条不归路,而且我们并不是没有滑向这条道路的可能性。
刘尚希则强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需要用力走到,而是很自然地滑向。”他指出,近年来,要求大幅度增加支出,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老百姓的期待很高。尽管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这些方面的支出多年都是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还是赶不上社会的期望。
但是在财政收入、支出和赤字之间通常存在着一个难解的三角困局,财政政策无法同时实现减税、增支和控制赤字,任何财政政策都只能选择两边,必须放弃一边。
但无论怎么选择和组合,放弃的那一边总是会成为财政风险敞口。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则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财政的风险三角。
“如果财政赤字扩大的同时,持续的财政支出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就会造成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等不良后果。”刘桓表示。
刘尚希则告诉记者,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与结构性减税紧密结合,显然,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这需要在逐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格财政收支管理,适度控制赤字和债务攀升,防止赤字和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避免陷入“财政三角困局”之中,预防欧债危机在中国重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