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摘要: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实施的项目中,这100万元的获益者成百上千
春夏之交的北京,树木苍翠,绿意盎然,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更显清静优雅。4月18日这一天,白云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费薇一行,她给白云观李信军监院带来了感谢信和荣誉证书。
据介绍,2011年春节前,白云观监院李信军曾将凝聚社会公众爱心的100万元善款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用于开展残疾儿童助学公益项目。
100万元能做什么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一项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其中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在中国0-14岁儿童中,有残疾儿童900余万人,占全国同龄儿童总数的2.66%。
2011年,在中国道教协会的引领下,北京白云观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残疾儿童助学项目,该项目从2011年7月起开始执行,至2013年第一季度,除志愿者培训尚有一个年度需执行,其他项目均执行结束,受益人数超过1500人。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汇报会上介绍了这一项目从执行起的运作方式、开展情况和实施成果。据介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白云观捐赠的100万元善款全部用于残疾儿童助学项目。其中50万元作为甘肃省“扶残助学”、“中西部盲童入学”项目的一部分,资助甘肃省残联贫困残疾学生助学使用,共资助贫困学生300人。
湖北省监利县特教学校曾面临发展困难。善款中的20万元被送到这所学校,用于装备整体语训教室,包括语言康复训练机、聋儿电子教学白板、语训教室学生桌椅及培训专业语训教师13名等,基本解决了监利县聋儿教育的问题。
视觉障碍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连做梦也没有形状”,许多后天致盲儿童在成长后渐渐失去了视觉记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资助民间慈善组织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10万元,进行文化助盲活动,开展讲述电影、盲人女声合唱、盲人手风琴、盲人朗诵等活动。此外,北京一加一残障文化中心采买设备为广大残疾人进行广播,对参与“我送盲童一本书”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助残志愿者进行培训和组织……这些费用都来自于这100万元善款。
白云观的“慈善观”
“100万元能干什么?可以给5个聋儿装助听器,可以给7个肢体残疾人换髋关节,也可以给15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进行手术,买两辆残疾人比赛用的汽车。但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实施的项目中,这100万元的获益者成百上千。”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王炳炀高度评价北京白云观捐赠的100万元所带来的效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信军监院也认为基金会为此所做的工作和努力,非常令人感动,“当初决定捐这笔款时,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这笔钱要用到实处,发挥最大的效益。100万元很难干什么大事?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甘肃、湖北、北京三地做成了5件大事,这超出我们的预期。”李信军说。
李信军表示,宗教慈善是目前最温暖的慈善方式之一。宗教慈善追求精准的帮扶、无私的给予、真情的传递、人心的凝聚,因此具备更高的“温暖价值”。从宗教慈善入手,更能增强民间的互动。
作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白云观自元朝建观以来经历了历史变迁的风风雨雨,如今在监院李信军道长的带领下,北京白云观团结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众,秉承爱国爱教宗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服务社会的途径,促进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道教是生长于华夏大地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践行‘异骨同亲济世利人’的精髓思想更是道教每个道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李信军监院说。据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天,李信军监院就作出决定,向灾区捐款15万元。随着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白云观不断追加捐款,总额达119万元。
李信军监院还表示,残疾人教育尤其是残疾儿童的教育任重道远,而我们道教有济世度人的传统,因此,除此次100万元善款的捐赠外,“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我们还将继续出资资助助残事业的发展,以发挥中国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李信军说。
据介绍,2011年春节前,白云观监院李信军曾将凝聚社会公众爱心的100万元善款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用于开展残疾儿童助学公益项目。
100万元能做什么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一项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其中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在中国0-14岁儿童中,有残疾儿童900余万人,占全国同龄儿童总数的2.66%。
2011年,在中国道教协会的引领下,北京白云观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残疾儿童助学项目,该项目从2011年7月起开始执行,至2013年第一季度,除志愿者培训尚有一个年度需执行,其他项目均执行结束,受益人数超过1500人。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汇报会上介绍了这一项目从执行起的运作方式、开展情况和实施成果。据介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白云观捐赠的100万元善款全部用于残疾儿童助学项目。其中50万元作为甘肃省“扶残助学”、“中西部盲童入学”项目的一部分,资助甘肃省残联贫困残疾学生助学使用,共资助贫困学生300人。
湖北省监利县特教学校曾面临发展困难。善款中的20万元被送到这所学校,用于装备整体语训教室,包括语言康复训练机、聋儿电子教学白板、语训教室学生桌椅及培训专业语训教师13名等,基本解决了监利县聋儿教育的问题。
视觉障碍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连做梦也没有形状”,许多后天致盲儿童在成长后渐渐失去了视觉记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资助民间慈善组织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10万元,进行文化助盲活动,开展讲述电影、盲人女声合唱、盲人手风琴、盲人朗诵等活动。此外,北京一加一残障文化中心采买设备为广大残疾人进行广播,对参与“我送盲童一本书”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助残志愿者进行培训和组织……这些费用都来自于这100万元善款。
白云观的“慈善观”
“100万元能干什么?可以给5个聋儿装助听器,可以给7个肢体残疾人换髋关节,也可以给15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进行手术,买两辆残疾人比赛用的汽车。但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实施的项目中,这100万元的获益者成百上千。”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王炳炀高度评价北京白云观捐赠的100万元所带来的效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信军监院也认为基金会为此所做的工作和努力,非常令人感动,“当初决定捐这笔款时,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这笔钱要用到实处,发挥最大的效益。100万元很难干什么大事?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甘肃、湖北、北京三地做成了5件大事,这超出我们的预期。”李信军说。
李信军表示,宗教慈善是目前最温暖的慈善方式之一。宗教慈善追求精准的帮扶、无私的给予、真情的传递、人心的凝聚,因此具备更高的“温暖价值”。从宗教慈善入手,更能增强民间的互动。
作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白云观自元朝建观以来经历了历史变迁的风风雨雨,如今在监院李信军道长的带领下,北京白云观团结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众,秉承爱国爱教宗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服务社会的途径,促进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道教是生长于华夏大地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践行‘异骨同亲济世利人’的精髓思想更是道教每个道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李信军监院说。据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天,李信军监院就作出决定,向灾区捐款15万元。随着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白云观不断追加捐款,总额达119万元。
李信军监院还表示,残疾人教育尤其是残疾儿童的教育任重道远,而我们道教有济世度人的传统,因此,除此次100万元善款的捐赠外,“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我们还将继续出资资助助残事业的发展,以发挥中国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李信军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