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委员呼吁把“保就业”作为基本国策

作者:徐芸茜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07 19:59:00

摘要:委员呼吁把“保就业”作为基本国策

三分之一政协提案提到就业问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2000多万农民工和700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各方神经。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09年的就业工作目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为此,中央财政计划投入420亿元人民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此前,由致公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被确认为政协“一号提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个在国内排名还不错的大学,目前只有不到1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一号提案的起草人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截止到5日下午5点,全国政协大会提案组已经收到提案1500多份,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提案都提到了就业问题。而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听取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时,10位发言的委员中,5人提“就业”,可见解决就业问题之迫切。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到的十几位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是保增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有委员建议,就业应当被列入国家基本国策。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保增长就是保就业,因此促就业应该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风向标”转向就业
    尽管全国政协一再表示,所谓的一号提案不过是其序列编号排在第一位而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每年的政协一号提案都会引起重大政策变化。而今年,被看做是政策“风向标”的一号提案直指就业问题,颇具深意。
    这份编号“001”的提案亮相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提案提出,在长期战略上,要确立以城乡统筹就业为核心的长期产业发展政策;确立以灵活就业为重点的短期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确立以就地就业为重点的短期扶持政策,有效缓解农民工返乡务工压力。
    该提案还强调,要采取多种引导方式,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综合运用岗前培训、提供见习岗位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鼓励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为合同制科研人员。该提案还认为,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
    据王钦敏介绍,该提案是在收集多次调研成果,汇集党内十余份提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多次商议、修改最终成型的。
    据了解,此前致公党中央组织召开了包括高校校长和教员、民营企业家在内的多场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多方意见,随后由致公党中央对所有意见建议内容进行了提炼,提出该提案。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几乎每个阶层都受到了冲击,其中农民工和大学生们受冲击最大。北京某知名高校外交专业硕士毕业生李强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奔波于各招聘会现场,往年他所在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2年级时就会被社会各单位纷纷签定,根本就不用愁找工作的问题。但是今年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业形势会如此严峻。
“保增长就是保就业”
    “就业”在今年的两会中也成为了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词。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国二三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首要问题。因此,他建议帮助农民工返乡就业,政府可以引导他们走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建立养猪、养鸡、养牛、养鱼等多种产业的合作社。
    “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促就业就是保增长”,委员们几乎一致认为就业问题与稳定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原名誉副主席厉以宁表示,经济运行周期中有两个低谷,一个是经济增长的低谷,另一个就是就业的低谷,而就业低谷往往要滞后于经济增长低谷的来临和结束。因此,目前我们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的挑战。
    厉以宁说:“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使经济保持稳定和较快的增长率,有助于使经济增长走出低谷,但并不等于能使就业较快地走出低谷。”
    对于厉以宁的讲话,在场的温总理也表示认同。
    刘永好会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也感到总理的压力很大,因此整个会场的气氛也显得颇为凝重。”
    据统计,除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外,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再加上2000多万农民工,今年的就业问题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或成为基本国策
    一号提案提出就业问题,很多委员都表示,这彰显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怀。回顾此前连续4年的政协一号提案——2005年是三农问题、2006年是两税合并、2007年是房改、2008年是资本市场,再到今年的就业,民生问题得到了国家的持续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问题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目前稳定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是同等重要的。
    徐晓兰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就业问题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数千万知识青年无法返城或返城后没有工作岗位;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的阵痛带来了大量下岗工人。
    “国家在给予扶植政策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应该走出去。”徐晓兰说。她建议,大学生也应该“上山下乡”,与其做村官还不如做信息员、技术员,因为信息和技术才是目前“三农”最需要的。
    “我国出口制造业是吸纳就业最大的部门之一,保出口市场,保出口企业,就是保就业。”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认为,现在提保市场、保企业,不是什么都保,最应该得到保护的是国内发展潜力大、能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企业。
    张志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就业问题不但应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关心的我国重要经济指标之一。
    此前,我国已经有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等基本国策。这次,促进就业受到了两会代表和委员的热烈关注,有望成为我国新的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