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李宏:对冲基金偏好监管成熟市场

作者:贺江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29 23:08:00

摘要:有香港媒体报道称,在上周举办的第十六届亚洲投资论坛上,一项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有40%的对冲基金在2013年最想增持的是香港H股,亦有近20%的长仓基金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贺江兵 上海报道

    有香港媒体报道称,在上周举办的第十六届亚洲投资论坛上,一项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有40%的对冲基金在2013年最想增持的是香港H股,亦有近20%的长仓基金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与香港不同,近日,中国大陆市场对对冲基金并未完全放开。思高方达基金服务公司上海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宏(Jeff Li)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也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海外对冲基金通过QFII进入了中国大陆的市场。他指出,对冲基金对法规健全的成熟市场更为偏好。但是,中国散户多,对冲基金有更多赚钱机会。
    李宏并不完全认同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热钱“捞一把就走”的观点。
间接参与中国市场
    根据国家外管局3月18日公告显示,截至2月28日,共有408.35亿美元QFII额度获批。有分析指出,QFII扩容引来海外投资者加速进场,使市场波动增加了诸多变数。而租借QFII额度的机构主要是对冲基金。
    “我相信有一定数量的对冲基金已经利用QFII进来了,有不少也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进来。”李宏表示现在想要提防对冲基金进中国并不容易,对冲基金参与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就是QFII和RQFII。他解释,国内券商及信托公司也乐于与对冲基金合作。不仅可以得到通道业务,获得酬金,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交易策略,中国的投资者也有机会从中获利。“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他说。
    另外,李宏介绍,也有一些在国外运作的对冲基金以顾问的身份间接参与人民币对冲基金的运作,在这过程中把投资策略和部分资金带了进来。
    2012年12月17日,周小川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曾表示,“对冲基金就是进来搞一把就走的,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冲一下,这个钱我们不欢迎。”如周小川所言,“快进快出”是人们对对冲基金的普遍印象。
    李宏则持不同观点,如果将对冲基金都归结为“快进快出”并不合理。“目前中国的外汇管制比较严厉,单凭这一点就能减少很多所谓快进快出的投机交易。现在来看,对冲基金在中国可能还处于布局的阶段,资金量不太大。更多的可能是看重将来的机会,并不是赚一把就撤。”
    同时,他也强调不排除统计套利或者高频交易,交易量比较大,倒手比较快。在股市大涨大跌的时候,这些操作也有可能增加市场波动性。“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具备一定的波动性,也可以承受这种波动。”
    “总体来说,去年美国的对冲基金收益比较好,但平均收益还是低于股市回报率。”李宏认为,考察对冲基金不能看“平均”指标。
    他解释,首先不同的对冲基金有不同的策略,所受到的限制,如流通性、杠杆率不同;其次对冲基金针对的投资人群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操作的市场也可能完全不同;另外,基金规模也有很大差别,有些策略的规模瓶颈很大。
    “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桥水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量大概上千亿美元,很难拿它跟一个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比较回报率,没什么意义。”他举例称。
对冲基金经理靠天赋
属于“聪明的好人”
    在公众的印象中,对冲基金常常与“投机”联系在一起,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许多人对对冲基金有了负面的评价。
    李宏认为,这其中存在着误解。他笑称,索罗斯的名声不止在中国不好。但对冲基金所做的事都符合游戏规则,是市场允许的。对冲基金始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如果法律没有禁止,说明他可能只是一个“聪明的好人”,而不是坏人。
    “对冲基金操作复杂,而且信息披露比较少,从业人员在全球可能也就只有一两万人。除非是对冲基金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专门为对冲基金运营提供服务的服务商,如券商(Prime Broker)、基金行政服务商、对冲基金基金咨询师等,其他人对对冲基金的策略、风险、投资回报、法律等了解比较少。”李宏认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
    而他认为,对冲基金有点像艺术,富有个性,难以复制。好的对冲基金经理也是天生的。
    “交易员可以培训出来,但好的对冲基金经理是教不出来的。教育只能使他更加完善、准确而已。”正因为此,他曾在许多场合提到,并不是所有的对冲基金经理都值得收取高额的管理费,因为有阿尔法的经理太少了。
    李宏认为,从将来的趋势看,对冲基金可能会向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基金的模式发展,做大规模,收取稳定的管理费,在业绩方面不单纯地追求高回报。
    “美国有家对冲基金叫AQR,资产管理规模很大,有七百亿美元,它的投资理念是采取系统性的量化工具来研究市场的基本面以降低与市场的关联度,提高风险调节投资回报。由于它同时管理多只多头基金,它更像一个共同基金。”他举例称。
    “对冲基金的运作应该是由投资策略来决定,如果是对市场悲观,又不能做空,不投是说得过去的,但如果是害怕承担风险而不去做,我的钱给你,你放在银行里,还收了那么高的管理费,何必呢?”李宏说。
偏好成熟市场
    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中,对冲基金的运作不存在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新基金法出台后。但作为外资金融机构,对冲基金想要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并不容易。
    被问及中国市场中的机会,李宏认为这与不同的基金策略有关。有些基金的策略是做多为主,有可能会胜出,“因为散户基本上是跟着市场跑。”另外,现在在做套利的对冲基金也不少,而类似股票多空策略在中国就不太容易做。
    “中国的散户比较多,对于专业机构来说意味着较多的机会,因为对冲基金在非常成熟有效的市场中赚钱比较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限制也比较多,很多策略用不上。”李宏进一步解释,“对冲基金希望进入监管健全,但又不是过度监管而且金融业发达的地方,例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亚洲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如果市场规则不健全,可以随意更改,对对冲基金而言没有好处。”
    “开曼群岛的对冲基金注册比较多,因为那里的税收制度、法律规则都比较优惠、完善,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美国的特拉华州也是这样,法律环境完善成熟,注册的基金管理公司较多,因为一旦出现问题谁都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他说。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加强了美国与欧盟内部监管对冲基金的迫切心情。缺乏监管和透明度的对冲基金一直被视为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加剧了欧债危机。从那时以来,美英等国家逐步完善了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手段。但透明度增加的同时,基金的运营成本也大大增加。
    李宏认为,这其中体现出的过度监管趋势,对对冲基金来说并不是好消息。“现在对冲基金的成本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的力度加大,小型对冲基金很难生存。但监管在多大程度上算合理,也很难判断。当然,这对基金行政服务商是好事,因为所需的服务在增加。”
    “大部分对冲基金都不会违规,因为违规成本很高。”李宏提道,不了解对冲基金的人,常以为中间会有很多内幕交易,实际上在美国对内幕交易的处罚是很严厉的,特别是这几年调查、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公司的期权交易量从来都是证监会密切关注的,以防止有人利用内幕信息来获利。当然,透明度的提高使违规更难,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更大。”
    在对冲基金以及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方面,除监管外,税收也是一个敏感因素。李宏认为,与中国香港相比,中国内地25%的资本利得税水平是比较高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