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非税收入猛增隐忧

作者:杨仕省 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16 00:48:00

摘要:去年全国税收增幅大幅回落,但地方非税收入占比上升较快。非税收入猛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企业的罚款和收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在财政收入增速整体趋缓的情形下,2012年地方非税收入13760亿元,增长20.3%,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一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注意。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出,要加快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非税收入改革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早在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对非税收入征管做出规范,逐步进入预算”。而今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依法加强税收入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
    据本报记者了解,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已有十多年,但不尽如人意的还是征管环节。记者采访获悉,非税收入猛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企业的罚款和收费。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发言中建议暂停一切政府收费项目授权。
    增长依然迅猛
    “近两年地方非税收入增长相对较快。”3月8日下午,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戴柏华解读《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称。
    事实上,去年全国税收增幅大幅回落,但地方上的非税收入占比上升较快。比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12年非税收入增长81.0%;新疆塔城市非税收入完成年初预算的269%。
    经济发达的广东虽然增幅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位。根据广东财政厅的数据,2012年广东省非税收入增幅从最高点的53.2%平稳回落到19.50%。“上半年,非税收入确实增得很厉害。”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曾坦诚。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远集团董事长钟发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尤其是去年,非税收行政性收入负担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名称很多,大大小小有20多种,有各种附加费,光一项燃气方面的附加费用就300多万。”钟发平说,这么多的收费吃掉企业不少利润。
    两会期间,周汉民的发言更有代表性。他称,一年公路的罚款额就高达3000亿,房地产、制造业面临几十乃至数百种收费的现状。国家预算报告称,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罚没收入执行数1565.01亿元,比预算数超收12.6%,比上一年增长20.3%。这一增幅,超过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0个百分点以上。
    据悉,公共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头”。在税收收入年年增长的背景下,减少非税收入的呼声此起彼伏。
    继续正税清费
    “要依法征税、依法处罚,该罚的要罚,不该罚的一分也不能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强调。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郭跃进也呼吁,必须对基层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据他介绍,湖北省的经验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从重处罚,但对于初次违法行为、不涉及实质性损害的违法行为要从轻处罚。
    “如企业没有明显的违法行为却被处以罚款,这是要坚决查处的。”郭跃进说。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强建议,要进一步优化国库资金收付流程及非税收入收缴方式,将预算内、预算外财政收入全部纳入国库管理。全国工商联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加快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财税体制体系。
    周汉民说,政府自身并无开征税费的权力,而必须经由人大决定。但现实的情况是,政府凭借其强势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各种收费项目的授权。
    此外,目前政府对于收费的额度、时限、范围乃至用途,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例如,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地方政府会征收拥堵费;为了治理污水处理,地方政府又收起了排污费;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又开始征收垃圾处理费。
    不过,王一宏认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的前提都要依法征收。他还解释说,税收收入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增长缓慢、停滞或是下降,会反衬出非税收入增加,但不要误认为这是用无序、不规范的罚没收入来填补税收收入的空缺。
    钟发平则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费改税,减少各种名目的行政收费。目前,税收对新兴产业有减免,也应该对新兴产业的行政收费进行减免,区别对待。
    而去年召开的十八大曾清晰地喊出“全口径预算”的说法,即中央政府在向全国人大提交政府预算报告时,应该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体系。戴柏华3月8日解读预算报告时明确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按照‘正税清费’、‘分类规范’的原则,继续推进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