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化学被大股东拖成ST
摘要:曾经风光无限的龙头企业如今却面临巨额亏损,亚星化学大股东亚星集团难逃其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继远 潍坊报道
2月19日,大盘普跌之际,亚星化学却逆势走强,开盘便步步走高,9点51分封死在涨停板上,报收4.75元,成交金额达4729.20万元,同日,上证指数下跌1.02%。
有分析指出,受益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减产、下游需求走强影响,水合肼(精细化工原料,用于制取医药、发泡剂等)价格由2.4万-2.5万元一吨大涨至3万元以上,而亚星化学拥有1.2万吨的水合肼生产装置,公司将受益。
据了解,亚星化学的水合肼由旗下子公司潍坊欧莱化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2010年底亚星化学从大股东亚星集团手中购得。
2010年欧莱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而净利润仅383.43万元;2011年,水合肼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实现利润1394万元。不过,在亚星化学2012年半年报里,水合肼的营收情况在产品的主营业务列表上消失。
实际上,水合肼产品的营收仅占亚星化学总营收的5%左右,即使价格大幅上扬,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而相较2012年巨额亏损,全年一千多万元的利润贡献似乎不值一提。
公告显示,亚星化学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1.26亿元,全年预计亏损高达3.2亿元。而2011年公司已告亏损5544.70万元,亚星化学在2012年年报披露后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几成定局。
曾经风光无限的龙头企业如今却面临巨额亏损,亚星化学大股东亚星集团难逃其咎。亚星集团通过诸多关联交易已然把亚星化学当做了“提款机”,其违规行为也多次被监管部门查处和警告。
就在2月初,亚星化学再次因为隐瞒关联交易、隐瞒与亚星集团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遭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两任董事长双双被罚,市场禁入更是前所未有。
隐瞒关联交易被罚
2009年、2010年的两年间,亚星化学与上海廊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廊桥”)之间存在数亿元的业务往来,而亚星化学均以非关联方加以隐瞒。
实际上,上海廊桥正是由大股东亚星集团背后操控。
2007年6月,亚星集团安排其持有91%股份的潍坊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第二热电”),通过借款合同和股权质押合同,分别向青岛吉永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吉永昌”)、上海宝韧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宝韧”)两家公司提供200万元和800万元,由这两家公司以该借款出资成立了上海廊桥。
监管部门查明,在上海廊桥成立后至调查结束,先后有过3名财务人员,其中两人是亚星集团向上海廊桥派驻,工资由亚星集团发放,财务专用章一直由亚星集团保管。
除与亚星集团、亚星化学及亚星化学的子公司潍坊亚星湖石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亚星湖石”)存在销售、采购业务外,上海廊桥对外基本无经营业务发生。
而公司相关高管陈华森、曹希波、张福涛、王志峰在接受调查询问时均承认上海廊桥是亚星化学的关联方,为亚星集团实际控制。
按照规定,报告期内累计关联交易总额高于3000万元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5%以上的,须披露详细情况。亚星化学将与上海廊桥的关联方身份隐瞒,与其发生的大额购销业务也因此得以瞒天过海。
两者之间的往来主要是亚星化学从上海廊桥采购聚乙烯(PE),向上海廊桥销售氯化聚乙烯(CPE)。
其中,2009年间亚星化学自上海廊桥的采购产品2937万元,向其销售产品额高达3.67亿元。2010年上半年,亚星化学向上海廊桥销售产品9947万元。
同时既没有审议也未披露的还有多笔与大股东亚星集团之间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2011年4月22日、6月1日,亚星化学通过其银行账户支付2400万元、1200万元给湛江华森投资有限公司,代替亚星集团归还欠款。
2011年8月,亚星化学通过其银行账户划款1000万元至潍坊虹远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由虹远建筑账户划转至亚星集团,由其偿还农业银行贷款1000万元。
实际上,在监管部门多次调查和查处中,上述问题早已是屡见不鲜。
山盐集团接手
监管部门的多次查处可以证实,大股东亚星集团的屡屡违规正是亚星化学业绩不济的重要因素,而虽贵为CPE(PVC塑料改性剂的一种,用作PVC抗冲改性剂,学名为氯化聚乙烯)生产的龙头企业,但是由于受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替代产品的出现的影响,以CPE生产为主营的亚星化学前景并不乐观。
卓创资讯塑料助剂分析师郭娟告诉记者,目前,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和原料市场的看涨行情,3月份CPE市场价格或缓慢上行,不过,4-6月份部分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下游需求或跟进不足。
“产能过剩无疑是国内CPE市场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CPE产能76.7万吨,产量49.8万吨,2012年CPE产能扩张至85.7万吨,产量49.6万吨,整体开工率正在逐年下降。
“亚星化学主走出口订单和下游中高端制品企业。”郭娟告诉记者。CPE市场竞争激烈,亚星化学不仅要应付来自诸多中小厂家的争夺,而CPE替代产品的出现也考验着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据了解,同在潍坊的兄弟企业上市公司日科化学正致力于塑料改性剂的研发生产,其自主研发的ACM产品定位便是替代现有的CPE产品。
郭娟告诉记者,相对于CPE产品,ACM产品低温韧性最好,主要应用在高性能的型材和管材方面,“对CPE高端市场或形成一定冲击。”而瑞银证券同样分析认为,使用ACM产品可以有效降低PVC加工企业的成本。
好在已有日落西山之势的亚星化学也有了调转船头的动作。
去年9月3日,亚星集团与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盐业”)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亚星集团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7.5%股份转让给山东盐业,转让后亚星集团和山东盐业各持亚星化学17.5%股份,并列第一大股东。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盐生产及盐化工基地,原盐生产能力2500余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山东盐业作为行业龙头,为市场普遍看好。
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盐业实现营业收入42.35亿元,实现利润2.66亿元,增长64.2%。
山东盐业总经理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亚星化学的一些想法和方案,正在向省国资委申请报批。不过,山东盐业入主之初也曾明确表示,不在一年之内对亚星化学主营业务做重大调整。
山东盐业未来将如何重组亚星化学,还需要等待半年左右。
2月19日,大盘普跌之际,亚星化学却逆势走强,开盘便步步走高,9点51分封死在涨停板上,报收4.75元,成交金额达4729.20万元,同日,上证指数下跌1.02%。
有分析指出,受益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减产、下游需求走强影响,水合肼(精细化工原料,用于制取医药、发泡剂等)价格由2.4万-2.5万元一吨大涨至3万元以上,而亚星化学拥有1.2万吨的水合肼生产装置,公司将受益。
据了解,亚星化学的水合肼由旗下子公司潍坊欧莱化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2010年底亚星化学从大股东亚星集团手中购得。
2010年欧莱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而净利润仅383.43万元;2011年,水合肼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实现利润1394万元。不过,在亚星化学2012年半年报里,水合肼的营收情况在产品的主营业务列表上消失。
实际上,水合肼产品的营收仅占亚星化学总营收的5%左右,即使价格大幅上扬,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而相较2012年巨额亏损,全年一千多万元的利润贡献似乎不值一提。
公告显示,亚星化学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1.26亿元,全年预计亏损高达3.2亿元。而2011年公司已告亏损5544.70万元,亚星化学在2012年年报披露后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几成定局。
曾经风光无限的龙头企业如今却面临巨额亏损,亚星化学大股东亚星集团难逃其咎。亚星集团通过诸多关联交易已然把亚星化学当做了“提款机”,其违规行为也多次被监管部门查处和警告。
就在2月初,亚星化学再次因为隐瞒关联交易、隐瞒与亚星集团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遭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两任董事长双双被罚,市场禁入更是前所未有。
隐瞒关联交易被罚
2009年、2010年的两年间,亚星化学与上海廊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廊桥”)之间存在数亿元的业务往来,而亚星化学均以非关联方加以隐瞒。
实际上,上海廊桥正是由大股东亚星集团背后操控。
2007年6月,亚星集团安排其持有91%股份的潍坊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第二热电”),通过借款合同和股权质押合同,分别向青岛吉永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吉永昌”)、上海宝韧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宝韧”)两家公司提供200万元和800万元,由这两家公司以该借款出资成立了上海廊桥。
监管部门查明,在上海廊桥成立后至调查结束,先后有过3名财务人员,其中两人是亚星集团向上海廊桥派驻,工资由亚星集团发放,财务专用章一直由亚星集团保管。
除与亚星集团、亚星化学及亚星化学的子公司潍坊亚星湖石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亚星湖石”)存在销售、采购业务外,上海廊桥对外基本无经营业务发生。
而公司相关高管陈华森、曹希波、张福涛、王志峰在接受调查询问时均承认上海廊桥是亚星化学的关联方,为亚星集团实际控制。
按照规定,报告期内累计关联交易总额高于3000万元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5%以上的,须披露详细情况。亚星化学将与上海廊桥的关联方身份隐瞒,与其发生的大额购销业务也因此得以瞒天过海。
两者之间的往来主要是亚星化学从上海廊桥采购聚乙烯(PE),向上海廊桥销售氯化聚乙烯(CPE)。
其中,2009年间亚星化学自上海廊桥的采购产品2937万元,向其销售产品额高达3.67亿元。2010年上半年,亚星化学向上海廊桥销售产品9947万元。
同时既没有审议也未披露的还有多笔与大股东亚星集团之间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2011年4月22日、6月1日,亚星化学通过其银行账户支付2400万元、1200万元给湛江华森投资有限公司,代替亚星集团归还欠款。
2011年8月,亚星化学通过其银行账户划款1000万元至潍坊虹远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由虹远建筑账户划转至亚星集团,由其偿还农业银行贷款1000万元。
实际上,在监管部门多次调查和查处中,上述问题早已是屡见不鲜。
山盐集团接手
监管部门的多次查处可以证实,大股东亚星集团的屡屡违规正是亚星化学业绩不济的重要因素,而虽贵为CPE(PVC塑料改性剂的一种,用作PVC抗冲改性剂,学名为氯化聚乙烯)生产的龙头企业,但是由于受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替代产品的出现的影响,以CPE生产为主营的亚星化学前景并不乐观。
卓创资讯塑料助剂分析师郭娟告诉记者,目前,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和原料市场的看涨行情,3月份CPE市场价格或缓慢上行,不过,4-6月份部分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下游需求或跟进不足。
“产能过剩无疑是国内CPE市场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CPE产能76.7万吨,产量49.8万吨,2012年CPE产能扩张至85.7万吨,产量49.6万吨,整体开工率正在逐年下降。
“亚星化学主走出口订单和下游中高端制品企业。”郭娟告诉记者。CPE市场竞争激烈,亚星化学不仅要应付来自诸多中小厂家的争夺,而CPE替代产品的出现也考验着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据了解,同在潍坊的兄弟企业上市公司日科化学正致力于塑料改性剂的研发生产,其自主研发的ACM产品定位便是替代现有的CPE产品。
郭娟告诉记者,相对于CPE产品,ACM产品低温韧性最好,主要应用在高性能的型材和管材方面,“对CPE高端市场或形成一定冲击。”而瑞银证券同样分析认为,使用ACM产品可以有效降低PVC加工企业的成本。
好在已有日落西山之势的亚星化学也有了调转船头的动作。
去年9月3日,亚星集团与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盐业”)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亚星集团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7.5%股份转让给山东盐业,转让后亚星集团和山东盐业各持亚星化学17.5%股份,并列第一大股东。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盐生产及盐化工基地,原盐生产能力2500余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山东盐业作为行业龙头,为市场普遍看好。
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盐业实现营业收入42.35亿元,实现利润2.66亿元,增长64.2%。
山东盐业总经理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亚星化学的一些想法和方案,正在向省国资委申请报批。不过,山东盐业入主之初也曾明确表示,不在一年之内对亚星化学主营业务做重大调整。
山东盐业未来将如何重组亚星化学,还需要等待半年左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