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百亿级捐赠时代来临
摘要: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百亿元以上的捐赠承诺,实现了中国大额捐赠从10亿元以上到百亿元以上的质的飞跃。
近日,《2012中国捐赠百杰榜》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对外发布。此次榜单入榜人员总计捐赠649亿元,同比增长4倍以上,最低入榜金额1010万元,其中18人年度捐赠总额超过1亿元。
对此,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百亿元以上的捐赠承诺,实现了中国大额捐赠从10亿元以上到百亿元以上的质的飞跃。“这意味着一个我们不认识的现代慈善已悄然来临。”
百亿级捐赠时代来临
“与2011年相比,此次榜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捐赠总额出现巨量增长,整体捐赠活跃度高。”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张高荣介绍说。
榜单显示,此次百杰榜入榜人员共计捐赠649亿,是2011年(121亿元)的5倍以上。 其中21人再次入围《2012中国捐赠百杰榜》。这21位捐赠者合计贡献善款近614亿元,与2011年接近39亿元的捐赠额度相比增长了近15倍。
“这说明大额捐赠开始向制度化发展,并已逐步成为常态。”王振耀表示。
榜单显示,教育和扶贫依然是2012年大额捐赠重点流向领域,其中以教育为主题的捐赠超过了520亿元,占大额捐赠总额的八成以上。相应地,教育机构也成为了主要的捐赠接收方,各级各类学校接收到的捐赠总额接近516亿元,其中高校接收的捐款超过514亿元,是教育机构接收捐赠的主力。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接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是被其教育基金会所接收。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讲,这些资金是流向了公益组织,流向政府的仅占2%左右。”张高荣解释说。
从捐赠单位的行业来看,地产为捐赠金额和入榜人数贡献率最高行业。入榜人员中房地产行业达到31人,捐赠额度约为515亿元,位居所有行业第一,贡献率超过79%。
广东与北京分居捐赠人数与捐赠总额首位。广东以31位入榜者居人数第一;北京上榜11人,合计贡献超过503亿元善款,居捐赠金额之首。
“2012年百杰捐赠榜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位慈善家表态要在未来捐出数以百亿计的财产,百亿元以上承诺捐赠时代正式来临。”王振耀表示,王文彪等人所规划的未来捐赠都达到了上百亿的规模,且都有了具体的捐赠时间表。
中国需要现代慈善
“百亿捐赠时代的到来,对国内慈善事业的冲击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一个影响力项目的产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量的资金才会带来大的社会感知和社会效应。”张高荣说。
“现代慈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提供大量的社会服务,是对人提供直接的服务,这是财富转化为为人所用必须的环节。”王振耀说。
王振耀解释说,大量的社会服务必然要以大量的捐赠为支撑,大额捐赠有影响力,具有示范作用。中国需要这种百亿捐赠下的现代慈善,这与小额的、直接的、一对一的、带有一定施舍性质的传统行为相对应。
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以百亿捐赠带来的挑战。王振耀解释说,前些年我们都是小额捐赠,小额捐赠要求什么?要求直接、迅速,要求当年就花差不多,所以基金会条例规定每年必须花掉70%,但亿元大额捐赠的来临,则对慈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钱来了做什么?慈善领域到底怎么样回应这些大额捐赠,“我觉得很多事情要做。”王振耀说。
对于此次大额慈善捐赠的80%都集中在教育领域的布局,王振耀表示,这表明我国至今为止还存在很严重的“清流”慈善的倾向,即将慈善过度道德化,不认可慈善与商业的结合,缺乏慈善和社会服务的有效对接。另外,很多人把钱捐给大学,也反映了我们对儿童、老人的社会服务业的进入渠道还很不畅通,体制还比较僵化。
而且,百亿捐赠时代的到来还意味着慈善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因为各种各样的慈善家开始不断用个性的方式来引领社会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可能是不确定性的,是跳跃式的,但总的方向是相当积极的。“对此,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王振耀说。
慈善还处于大发展期
《华夏时报》:2011年被称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危机年”,但此次百杰捐赠榜却很难看出“危机”对大额捐赠的影响。
王振耀:2011年,慈善的爱心并没有因为各类质疑而减弱,人们预想的“慈善界的冬天”并没有到来。相反,中国企业家在捐赠方面可以说是向全世界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表明中国的慈善还处在一个大的发展期,并非处于低潮和低谷。百亿捐赠的出现还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来临。
《华夏时报》:怎样理解百亿捐赠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来临?
王振耀:百亿元的捐赠就能做大量的慈善事业,也能做相当规模的慈善事业。如果百亿捐赠未来5年、10年都能实现的话,那意味着一个我们不认识的现代慈善就到来了。百亿来了,那慈善界的财务管理如何呈现?怎样投资?又怎样来运营?你还能放在银行吗?这对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显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可以说,这个榜单表示中国慈善的重大转型已经到来了,中国的慈善可能会有更多的新的创业。比如牛根生就是把慈善做信托,把每年赚到的钱再投入慈善,每年都是一个多亿的再捐,而且是专职慈善,他现在索性创建了一批儿童博物馆。现在全世界都在谈慈善资本主义,慈善是真正的一种投资。
《华夏时报》:记得你曾说过,现代慈善的特质之一就是人人公益,这是否与“百亿捐赠”相矛盾呢?
王振耀:我们做慈善首先想到的是“干净”,而西方做慈善首先想到的是“投资”,在欧美等国,慈善和商业联系得非常紧密,捐赠者上来就说“我捐的是本金”,本金你不能动,只能用利息做慈善,这就要求专业、要求投资;而且西方在几年前做慈善就想到怎样筹资,怎样募款,现在美国有三万多个拿到募款证书的专业化募款员。而在我国呢,现在对慈善的投资经营、专业的募捐还都接受不了。因此,仅仅强调人人做慈善,如果没有一套现代的运作机制,这样的慈善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英国早在1853年就有了《慈善信托法》,可是在我国,别说立法,就是理念还差得远呢。我认为,只有百亿捐赠时代来了,才会逼着基金会要做信托、要做投资,也得有透明,也得有各种各样的公益项目。
《华夏时报》:也就是说,百亿捐赠的到来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逼着中国慈善做出改变。
王振耀:对。比如说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注册时只有25万美元,但现在通过信托和投资,资金已高达110亿美元,光是每年的支出就有5亿-6亿美元之多。而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先生捐了十多个亿,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要收人家6亿的税,这不是慈善界的笑话吗?
因此,只有百亿捐赠和承诺捐赠,才能开启中国慈善和现代金融业各种各样体系的联系,中国慈善才真会有大的宏观制度安排,也会逼出现代体制。可以说,百亿捐赠意味着中国慈善迎来了重大阶段性转型,将对中国现代慈善体系形成和社会转型进程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