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留白之处

作者:田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23 23:04:00

摘要:他们时常回味历史,不仅是为了记忆,而是想回望我们曾有过的道义、义理,这可能才是剪不断的历史的乡愁。
    用中国水墨画的写意来表现日渐消失的武林精神,这需要一个人内心的执念,而王家卫无疑就是那样的一种考古似的导演,用10年时间在隐秘的历史线索中搜索出逝去的人与事,逝去的武林宗派和他们坚守的道义、情操。
    不以一个人,而是以一个门派为中心,要再现中国武林里诸多的门派和这些门派各自的特点,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他穷尽有关资料,只是想勾勒出一个自认清晰的谱系,去还原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于是他做了大量的取舍,抛弃了时代、抛弃了所谓的功夫,而是更多地去讲述功夫背后的人心,也就是武林的仪轨和他们的信念、精神。
    于是历史大量的留白,也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反响,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代宗师》的败笔,人物不清晰,时代背景模糊,从1937年很快就过渡到了1950年后的香港,以为是导演不得已的删节,而王家卫则有意剪掉了这些枝干,呈现出东方的一种写意美学,用留白的方式给人念想和回味,而不是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主要是用细节和人物心理、感觉去拼贴出一个完整武林的人情世故,而更深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一个群体的挣扎和无奈,他们作为推动时代的人,往往也会在时代的尾声中静默,或者流落,或者成为“遗民”,续写着永远的乡愁。
    1950年的香港,显然是另一个江湖,民国时的武林门派和宗师都在这里开武馆,或者传艺或者行医,但他们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人、故土,这可能是王家卫最想表达的时代悲歌,一个辉煌的民国武林消失在历史尽头,但他们却在执念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样的执念,不仅是一个习武之人,我想也是很多中国人隐秘的一种情感,他们时常回味历史,不仅是为了记忆,而是想回望我们曾有过的道义、义理,这可能才是剪不断的历史的乡愁。
    王家卫用三个门派,三个代表缝合出了一个完整的武林江湖,咏春拳的叶问,他是把武术当做个人爱好,有自己的原则,传艺,但不舞狮,所以他超越了门派、中西,所以在他心里,武术就是世界,也最为单纯,40岁前生活在春天里,有着自己完整的人生、亲情,但1950年却只身到了香港,家就成了回不去的乡愁,而他念念不忘的是要把这盏灯传下去,这是一个门派的执念,作为他个人的执念,是年轻时与宫二的一段承诺,这就是武林人的义理,他们终究会再次见面,并过招,想不到他们再次见面是在香港。
    宫二代表的是武林宗派的正宗,守护门第,维护自己的江湖道义,她为了报家仇、师仇,终身不嫁、不传艺,她性格鲜明,也不服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梁朝伟饰演的叶问则破除了这一传统,提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也是王家卫的思想,他是“武戏文做”。
    宫二与叶问的一次交集也成为电影中的一个情感悬念,他们究竟是爱情还是什么?影片的模糊处理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武林人情,两个习武之人有惺惺相惜,也有男女情愫,但他们都守着度,这种隐忍和纠结成就着各自的传奇。
    宫二的承诺,也是她最动人的地方,她的承诺不是给别人打败,而是自己的一个选择,她为了自己的尊严,愿意停留在过去,这些在王家卫看来就是民国人的情义,不是简单的儿女情,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所以才有了香港的相聚,但年轻时的复仇也损伤了她的身体,他们终究是错过了再次交手,这对叶问来说是一个遗憾,对宫二来说人生本就是遗憾,所以所有的分离才是为了相聚,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次终究是回不去了,叶问才会悔恨当初没有给妻子一个交代,没有告诉她他的心意,这些执念和恩怨就此留下一段空白,成为历史的记忆。
    张震扮演的一线天则代表了另一类武林人,他们与官家合作,扮演着“江湖侠士”,刺杀政客和强权,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并敬畏武林正宗派,所以他一生守护着宫二,不惜与官家翻脸,这些情义、道义,武林精神随着各宗派的隐秘,这一精神也在逐渐消失,而王家卫却执着于复活这一精神,这可能就是它的生命力和电影的魅力,所谓人就是为一口气为一个理活着而不是为一口饭。 (作者系独立影评人、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