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项目是调查出来的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23 23:04:00

摘要:如果说有中国梦的话,我的公益“中国梦”就是让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尽快过上小康生活。
    “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和我们一起共享和谐社会的成果,融入快乐幸福的大家庭!”近日,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李朝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李朝庆看来,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社会团体,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残疾人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立20多年来,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认真践行服务残疾人的承诺,广泛动员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推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在新的一年里,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继续以项目搭建平台,用爱心汇聚力量,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所有的残疾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李朝庆说。
    好项目需深入基层挖掘
    《华夏时报》:作为一个成立20多年的基金会,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朝庆:
陕西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在发展残疾人事业上却一点也不“落伍”。例如,在帮残助残上,仅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就有一百多万残疾人受益;在政策法规上,新修订的《陕西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则对残疾人事业给予了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措施。
    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自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基金会立足于关心残疾人,资助残疾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在康复、就业、就学、生产、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陕西省是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有249万多的残疾人,而且大部分贫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还有一百多万残疾人需要在康复、家庭危房改造、学生入学、就业培训等方面得到救助。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华夏时报》:在压力之下,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近年来还是做了不少有影响的公益慈善项目。
    李朝庆:
是的。近年来,我会以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为中心,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倡导的“集天下之善心、谋残疾人之福祉”为工作理想,在理事长董雷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户一策扶贫”、“网络创业”、“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复明行动”等二十余项公益项目,募集资金(含物资)达6000多万元。这些慈善行动为陕西省4万多贫困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解决了就学、就业、康复、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使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赢得了残疾人及亲属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先后在渭南、宝鸡地区实施了“一户一策扶贫”项目和“家庭网络创业”项目。“一户一策扶贫”项目通过资助残疾人养猪、养羊,他们一年解决了温饱,两年实现了脱贫,部分残疾人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目前已资助6000多名残疾人。“家庭网络创业”培训项目,是通过网络培训(已培训200名)并赠送给他们计算机,让他们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创业,并带领一批残疾人就业。这些项目都是我们深入到基层农村的贫困残疾人户,在了解城镇社区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需要后“挖掘”出来的。
    机遇和挑战并存
    《华夏时报》:“集天下之善心、谋残疾人之福祉”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工作理念。你们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了哪些合作?
    李朝庆:
陕西省从2007年开始执行中基会的“助学项目”以后逐年增加,特别是中基会从汤小泉任理事长以来,提出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渠道,我会执行了中基会的“集善如新蜜儿餐”、“集善明门轮椅”、“集善卡波特复明行动”、“上海拉夏贝尔服装”、“世界宣明会集善援陕”、“集善嘉年华资助农村扶贫基地”等十几个项目。
    我会严格按照中基会的项目要求认真执行,使一万多名残疾人在项目中受益。通过媒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基会的项目已在我省深得残疾人的欢迎。执行中基会项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会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残疾人中的威望。我会先后得到中基会“最具执行力奖”、“复明行动金牌奖”、“优秀公益项目奖”等奖项。
    我认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一个领导力量强、队伍素质高、管理规范、能工作的公益组织。为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基会的形象逐年增大,国际交往也逐年增多,在国际国内公益组织中的地位也逐年提高。
    《华夏时报》: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公益组织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作为地方公募基金会,要生存发展,面临很多的挑战,你们是如何探索的,如何建立起自己的造血机制的呢?
    李朝庆:
首先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向国内国际先进的公益组织学习,不断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我们所做的“一户一策扶贫”项目和“家庭网络创业”项目就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可以使捐赠者面对面的,直视他们的捐赠对象和捐赠效果,唤醒人们对政府的慈善热忱以及他们内心的感恩情怀,从而使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
    《华夏时报》: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你认为机遇在哪?有哪些挑战?如果说有公益“中国梦”的话,你的公益“中国梦”是什么样的?
    李朝庆:
中国的公益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新的一年的确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认为省一级的公募基金会有着一定的发展优势,首先我们有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好的公益项目,有一个能打硬仗的工作团队。我相信,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2013年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如果说有中国梦的话,我的公益“中国梦”就是让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尽快过上小康生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