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举办2012国际残疾人日特别节目
2012年12月3日是第21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消除障碍,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包容便捷的社会”。11月28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2012北京市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特别节目”,该节目以“消除障碍,促进融合”为主题。从消除障碍、就业融合、康复融合、教育融合、文化融合、体育融合、国际元素与国际助残理念的融合等方面展现残健融合的社会风貌。
特别节目以7位典型人物的访谈为主体,展现这些典型人物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人群特有的精神风貌;在主持人对话市委常委陈刚和北京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的两个重点篇章,将残健融合的典型故事上升到理念的层面,提出残疾人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个残、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欣赏的社会文化生态逐步形成。
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北京市残疾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残疾人工作融于北京奥运筹办大局、首都社会建设大局和民生保障大局,使北京市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2年3月1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实行,在残疾人免费乘车、免费停车、免费上意外伤害保险等十个方面有重大突破。无障碍改造项目达8000多项,6.8万户肢体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了无障碍改造,2.7万套闪光门铃免费安装到聋人家庭。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的50多项政策、制度、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社会竞争力。残疾人在教育权益、就业状况、康复医疗水平、文化体育生活方面普遍提高;参与社会空前活跃、融入社会更加充分。一批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在各级人大、政协履职,一批残疾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了100多名自强模范,1000多名残疾人技术能手和致富明星。残疾人事业社会关注度、支持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社会大力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积极培育服务残疾人的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扶残助残活动,努力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无障碍环境,进一步形成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携手共进,奔向美好未来。
在北京世界城市发展进程中,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的社会融合程度标志着首都在社会建设、城市文明、社会管理创新及城市风貌方面的进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