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与尔同销十年酒

作者:王先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23 23:17:00

摘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012年,对于白酒行业来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先知 北京报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012年,对于白酒行业来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11月18日,在CCTV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上,白酒企业依旧是最受众人瞩目的焦点,本次中标总额前三名均为白酒企业,前十个席位中,白酒企业更是占据半壁江山。
    可是,就在大会结束的第二天,就曝出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在该事件的打击下,整个白酒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经历过十年快速增长的白酒行业,能否继续延续此前的快速增长,2013央视招标会是不是白酒行业的回光返照,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
    对于白酒行业目前的状态,业内多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白酒行业最好的十年已经过去,行业拐点已经来临,2012年相较2011年,整个白酒行业已经开始步入下滑轨道,并快速进入了盘整期,白酒行业未来的增长速度就像中国经济一样会放缓。
    畸形的白酒消费
    自古以来,中国白酒就与法国白兰地、俄罗斯伏特加和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四大蒸馏酒。
    中国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白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在过去的十年间,涌现出很多酒类博物馆、酒类工业旅游,因为酒的价值的体现不仅仅是喝,其沉淀出来的文化很多。”黑龙江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赵禹告诉本报记者,十年来,白酒文化也在发生变化,酒文化刚刚兴起的时候出现了不少伪文化,现在已经由不理性回归到理性阶段,这也符合市场规律。
    2012年1月11日,茅台跻身奢侈品之列——“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榜”中,茅台以品牌价值120亿美元位居第四,仅次于路易·威登(LV)、爱马仕(Herms)和宝马(BMW),成为全球最值钱的酒类奢侈品牌;另外一个上榜的中国品牌是五粮液,位居第七位。至此,从价位、品牌影响力、消费人群方面来看,茅台、五粮液已经是事实上的奢侈品。
    十多年来,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的价格飞涨却成了不争的事实。以53°飞天茅台为例,2000年之前,其零售价一直处在200元/瓶左右;之后每年却以平均15%左右的速度不断提价,飙升到2000元/瓶左右。不仅茅台的价格噌噌上涨,2011年年底,国窖1573出厂价提高多达40%,郎酒也紧随其后,旗下各品牌涨幅达到15%-20%,整个白酒行业的涨价潮随之而来。
    随着高端白酒不断涨价和奢侈品化倾向,这一消费品越来越远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质疑,有批评声音甚至认为“茅台”就是腐败的代名词。
    有数据显示,独特的市场消费结构已令中国白酒成为一种极其特殊的消费品,尤其是高档白酒,工作、商务应酬已经成为这类白酒的主要消费市场,其消费占比达到60%以上。
    “一线白酒不是普通老百姓随便就能够喝得起的,平时消费也不舍得,这块消费主要集中在政务、商务领域,这块占份额很大,但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贵州白酒交易所发行经理陈涛接受本报记者时表示。
    十年“超速”拐点
    无论外界如何质疑白酒行业,但是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白酒的快速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
    黑龙江酒类流通协会的副会长赵禹从1999年开始接触白酒行业,经历了白酒行业发展最迅猛的十年。
    赵禹告诉记者,十年前白酒行业年产量从300多万千升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万千升;十年前大部分都是中低端白酒,现在中高端白酒的比重已经有很大提高,产量占据三分之一左右,而销售额却能占到70%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233家,其中大型企业30家,占2.43%;中型企业155家,占12.57%;小型企业1048家,约占85%。从中可以看出,白酒行业的集中度仍相对较低。
    1993年之前,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入一直是白酒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过热,在国家调控下,固定资产投资急剧下滑;同时在山西假酒案的双重打击下,1995年开始,白酒消费量急剧萎缩。
    直到2003年的时候,白酒产量下降至330万吨,仅是1996年高峰时的40%。不过,这一年既是白酒行业“举步维艰”之年,也是迎接行业大繁荣的拐点之年。
    2003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依靠投资拉动高速发展,连续多年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重回25%以上。在这大的经济利好背景下,白酒行业的增速也不断攀高。
    尽管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中国GDP增速也下滑至9.6%,但是在中央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不降反升,2010年白酒产量同比增长26%,2011年1-9月白酒产量同比增长29.2%。
    以茅台集团为例,本报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2003年的时候,茅台的销量也就1万吨左右,到2008年突破两万吨,现在则是3万吨左右;2003年,茅台的销售额是30亿元左右,2011年则达到237亿元;2003年,茅台股份的股价在20多元附近,截至目前则达到217元左右;当时,茅台的总市值只有60亿元,而今天,茅台股份的市值超过2255亿元。
    此外,在资本市场上,2011年至今,A股市场一片惨淡,上证综指一跌再跌,但是白酒股却成为了“高富帅”。公开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茅台股份的股价上涨了42倍,泸州老窖的股价上涨19倍,五粮液的股价上涨11倍……
    CCTV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大会结果刚出,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却给白酒行业当头一棒,整个白酒股股价开始集体跳水。遭遇塑化剂风波的白酒行业,会不会遭遇拐点呢?
    对此,河南宝丰酒业有限公司企划中心总经理晋育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到市场上问问大的经销商就知道了,现在的市场变化已经非常明显了,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现在已经不是前几年那个时代了,白酒行业周期肯定是要来临的,这个周期规律是谁都不可逆转的规律。
    扩产“大跃进”后遗症
    相较于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大跃进”扩能计划才是白酒行业最大的隐忧。
    陈涛认为,周期在白酒行业确实存在,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尤其随着白酒产量的不断放大,市场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浓香型白酒的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千升,已经出现过剩的迹象。
    本报记者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看到,其中,白酒行业预计到2015年产量达到960万千升。不过,截止到2011年底,白酒实现产量1026万千升,行业收入规模达到3746.7亿元。这意味着,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各省白酒行业的疯狂扩张计划。贵州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将新增6至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13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到2020年,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争取达到20%。
    相比于贵州省的手笔,四川省更是来势凶猛。今年3月23日,四川省经信委发布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欲打造五粮液1个千亿企业,宜宾、泸州2个白酒千亿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四川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3000亿元。按照这一目标,仅四川一地白酒产值就已与2010年全国白酒销售收入2700亿元几乎相当。
    除了川黔等三大白酒强省在积极扩张外,江苏、湖北、安徽等白酒大省也在争相推进产能扩张的步伐,而剑南春、山西汾酒、泸州酒业、西凤酒、沱牌舍得、杜康酒等白酒企业也纷纷提出扩能计划。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中国白酒产能如此强劲扩张?有白酒行业不愿署名的人士指出,目前的白酒行业还是有一定浮躁的,很多地方都是酒经济,比如四川、贵州的仁怀、江苏的宿迁等地,白酒企业对当地的税收贡献很大,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任期间,就出现了白酒业目前“大干快上、遍地开花”的产能扩张现象。
    果不其然,白酒行业的下滑已经开始显现。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白酒累计产量610.5万千升,同比增长19.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9.1个百分点。上半年,白酒业实现收入2127亿元,同比增长29%,低于去年同期38%的收入增速。
    “三大规律决定白酒行业,在2014年或者2015年间必然迎来另一个周期,本来这个周期在今年就应该结束的。”晋育锋分析认为,过去十年白酒行业的增长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基本吻合的,今年前七个月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大约七八个点,白酒行业就下降了9个点。
    对于白酒而言,黄金十年的结束是不是就意味着白酒发展时代的终结?白酒专家铁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未来十年,白酒行业将从整体繁荣过渡到两极分化,行业收入和利润将会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区域强势品牌企业集中,一批地方性的小企业将逐步被收购和被消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