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启动蒲公英工程飞利浦扎根基层医疗

作者:卢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09 22:55:00

摘要:飞利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医疗保健事业的积极增长势头提升了整个集团的运营利润率。

    基础医疗事业正在成为拉动飞利浦这家百年老店前进的新引擎。
    10月末,飞利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医疗保健事业的积极增长势头提升了整个集团的运营利润率。而相对于医疗保健事业总体销售额增长7%的数字,新兴增长型市场14%的增幅无疑成为了提升的主要推动力量。
    而飞利浦在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表现已经使其成为飞利浦医疗事业的绝对增长引擎。在2012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开幕之际,飞利浦发布了志在基础医疗市场的“蒲公英”工程,这标志着其开始在国内全面推进基础医疗战略的实施。
启动“蒲公英”工程
    就在财报发布一周前,飞利浦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兴医疗市场发布了自己的全球首份“基础医疗战略”——蒲公英工程。
    这一工程几乎囊括了基础医疗市场整条产业链,内容包括将已有的先进技术本土化进行二次开发,为基层医疗提供一系列低成本的融资方案,提供低成本、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以及为基层医生提供培训等等。
    蒲公英工程的提出,显示着基础医疗市场正在成为飞利浦医疗发展的重心。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飞利浦全球33%的销售来自成长型市场,而在中国,飞利浦基础医疗市场平均年增长已经达到23%。基础医疗业务已成为飞利浦全球业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飞利浦很早便着手在公司内部成立跨部门、跨学科的“基础医疗业务部”用以整合优化公司各类资源,完善飞利浦基础医疗在华完整覆盖科研、生产、市场拓展及团队建设,但直到今年1月这个部门才正式对外公开。
    张文明透露,“截至2015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成飞利浦基础医疗市场,完善渠道销售和服务网络体系,从目前重点发展的东部市场向西部扩展;在2012年-2016年的5年间,每一个半月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基层产品。”
    他对记者强调:“我们对这一市场的成长期待是占到整体集团业务的三分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经济型医疗器械占据中国市场75%份额及世界市场45%份额。显然,飞利浦选择在中国发布“蒲公英”计划,意欲让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来当全球基础医疗市场的排头兵。
    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副总裁、基础医疗业务负责人曾进川向记者介绍,总体来说,基础医疗不单中国有,尤其像新兴市场,在印度、东欧的市场发展很快,美国也有基础医疗的问题。
    他说:“从整体解决方案来说,现在中国属于先行先试,把从中国得到的经验跟全球分享,中国走在前面。这个是贯彻飞利浦在中国作为第二个本土市场整个战略的一部分。”
金科威的本土化力量
    在蒲公英工程中,飞利浦在国内首度出手收购的本土公司金科威成为其发展基础医疗业务的重要平台。
    金科威曾是国内第二大病人监护公司。飞利浦收购金科威,正是看中其在病人监护领域的渠道布局。张文明曾透露,飞利浦将针对中国农村医疗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分销体系,目前已成功进入20多个中小城市和乡镇。“我们今后的战略将从沿海大城市逐步向内陆二三线城市,包括更广阔的西部及农村转移。”
    飞利浦目前在全球病人监护仪市场占到38%,占据了中国的病人监护领域主要高端市场,但在中国的中低端市场一直作为不大。当初收购金科威时,飞利浦预计将会为其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每年带来大约10%的增长。
    收购金科威对飞利浦意义重大。曾进川对记者表示,飞利浦基础医疗的重点更关注中西部地区的二级以下医院。而拥有完全本土化的销售和市场团队的金科威无疑加快了飞利浦在国内基础医疗市场的拓展速度。张文明说:“收购金科威对于飞利浦来说非常关键。金科威对基层医疗市场非常有经验,它知道怎么到基层去,怎么接触基层的客户。”
    显然,飞利浦期望通过金科威做到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做到的事情。曾进川对记者表示,我们通过金科威平台能做到一般大的国外公司做不到的,例如上门服务。金科威有上门的经验,有成本控制的经验,有管理的经验,通过飞利浦的实践,我们慢慢在扩大服务范围。
本土化之路
    飞利浦在中国本土化之路并不仅限于收购金科威。
    飞利浦曾在沈阳与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东软医疗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中低端X光机、核磁共振、超声仪,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定位为中国市场提供“更经济、实用的中、低端医疗设备产品和解决方案”。
    2008年,飞利浦先后宣布收购伟康和金科威,被视为是其进入基础医疗领域的重要信号——伟康是全球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断的领导者,而金科威是中国第二大病人监护解决方案提供商。2009年,飞利浦再收购上海爱培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而日前,飞利浦于2009年底投资5400万美元的苏州医疗影像基地已经投入生产。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飞利浦首次由一个区域市场团队上报全球总部并最终落实执行的重大投资项目,开飞利浦新兴市场决策主导全球投资之先河。
    毫无疑问,飞利浦的投资脚步还在加快。张文明对记者表示,“近几年我们已经投入了2亿多美元在国内建厂、并购。未来几年内,我们将以每年基础医疗销售额的20%再次投放市场,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继续并购的可能。”
    “中国地广人密,区域差异很大,基础医疗的发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顶层设计是否能有效地贯彻到基层中去,”曾进川表示,“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准备工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