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欧新黔挂帅调研广东经验

作者:陈岩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21 22:25:00

摘要:工信部试破中小企业困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华夏时报》获悉,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州召开全国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的一项重点是总结和推广广东省应对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是金融海啸影响的重灾区。在受外需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虽然当地有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增长幅度在下降,但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受根本影响,而这与广东省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密切相关。
    与以往座谈会不同的是,这次会议有副部级领导参加——工信部副部长欧新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佟星均出席会议并讲话。2月18日和20日两天在广东省的调研工作也由欧新黔亲自挂帅,而此前哈尔滨、浙江、江苏等地的相关调研带队领导仅为副司级干部。
    据一位与会的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会议侧重各地方经验的交流,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把金融危机转化成中小企业发展机遇,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欧新黔在座谈会上指出,保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


拓宽融资渠道
    记者获悉,这次会议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四项工作,而摆在第一位的仍旧是“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持会议的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表示,解决融资难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通过积极吸引民间资金、股权置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的一位官员介绍,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主要还是受人为因素影响,比如银行只收不贷,其他沿海省份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更严重的问题是,“市面上的资金紧,客户自身资金紧张,付款推迟、拖欠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上述浙江中小企业局官员也表示,以前放贷银行只考虑企业的土地和厂房,但现在银行同时把企业的产品、市场、经营思路和管理团队等也作为风险评估的条件,申请贷款的难度更大了。资金缺乏,束缚了企业在新设备、新工艺上的投入。
    有资料显示,与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相比,小企业贷款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目前只占各项贷款总额的14.7%。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贷款仍旧是目前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来源,但信息不对称导致良好银企关系无法建立并且维持。
    由于银行贷款的门槛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贷款担保业务,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财政追加1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补助资金。
    按照国家关于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安排部署,为完善担保体系建设,2008年2月和11月,工信部选择东北地区和北京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分别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探索再担保风险分散、政策导向和行业整合功能创造了条件。广东、天津、山东等省市中小企业再担保工作正在筹备中,江苏、陕西已履行报批手续。
    值得一提的是,座谈会召开前一天的2月18日,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担保机构建立了一个风险分担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广东省信用担保体系的有序建设。欧新黔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广东省此举为全国各地再担保机构建设作出表率。
    知情人士称,政府的融资扶持会采取“有保有压”的原则,政策会倾向支持优质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政策还需落实
    除了融资难,目前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需求下降。自20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步显现,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企业效益增幅下滑较快,亏损扩大,减产、停产和倒闭现象增多。
    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还是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位于沿海的一家为跨国企业做配套设备的企业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电子设备、半导体设备和电信设备等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大,半导体设备已经一两个月没有单子了。因为跨国公司在削减库存,本身市场需求在降低。
    为此,会议提出了一些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措施,如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军工企业协作配套,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此外,就是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并努力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不过,也有企业反映,4万亿受益的圈子比较小,都是在由成熟的企业在做,中小企业想参与其中并不容易。因此,企业呼吁工信部多做引导,让更多优质的中小企业能参与分食4万亿投资这张大饼。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工信部于2009年1月份设立了全国重点中小企业运行监测报送制度,确定在广东等9省市,被重点监测的企业一周上报一次运行情况。但工信部官员反映,政府初衷是为了了解企业停产倒闭和政策落实情况,但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报送与不报送政府没法强制,有些信息企业认为是商业秘密,有些报上来的也未必真实可靠,这不利于政府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的效果以及后续措施的出台。因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相关政策的落实还需要政府和企业进一步的沟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