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黄金不破则危机未止

作者:笔夫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2 10:17:00

摘要: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黄金价格在未来半年的走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标意义,黄金价格一日不下跌,危机就远没有结束。

    现在经济学家的观点已经让我越来越听不懂了。在中国最新GDP数据出笼后,一些大牌学者们竟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四季度将会反弹。听不懂的原因,是笔夫无法知道他们的依据是什么,统计局的定性是,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加快云云。统计局怎么说,我们都可以理解,但作为经济学家,如此不顾眼前的客观事实,真的是让人费解,试想,一个经济学家,没有了基本的责任感,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有人可能以为,经济没有出现次贷危机那样的下滑就有可能是企稳反弹,但实际上,本轮周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下滑的速度是缓慢沉降式的。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将会以难以忍受的时间周期来换取更加猛烈的波动,这应是一个相当幸运的后果了。
    不过,市场并没有相信所谓的见底之说。沪深股市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运动,而大宗商品市场则更加敏锐地观察到了下跌的风险,在GDP数据公布后,主要工业品则出现下跌的走势。

降准也无法托起股市

    其实,近期股市在弱市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的反弹,显示经常会有托市资金杀进,而且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维稳资金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央行也不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释放资金,应该说,在熊市中,目前的政策环境给了市场以喘息的机会。
    虽然许多人对于央行降准已经没有了信心,但是笔夫倒没有那么悲观,在新的GDP数据公布后,央行近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增加了,不仅如此,政府所有门类的经济职能部门近期都有可能推出市场盼望已久的政策,如消费刺激政策,甚至会加码一些投资项目,但是,市场向上拓展空间的动力仍然欠缺,股市在实质性的基本面改变之前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走势。
    经过6周时间的反复震荡,上证指数可能找到了未来几个月的波动区间,即在大部分时间里可能在2000点至2150点区间反复波动,在内外环境持续改善的情况下,也不排除再向上拓展200点,但是概率较小。从长期来看,这个区间显然仍不是市场的底部。

黄金价格是个风向标短线向1700美元靠近

    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黄金价格在未来半年的走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标意义。自去年9月份国际金价创出1920美元每盎司的新高以来,已经连续一年没有创出新高,这一时间长度已经与2008年的调整时间相近,如果金价在近期仍然不能创出新高的话,黄金构筑长期顶部的努力即告成功。
    黄金价格是资本市场中最后一个没有被刺破的泡沫,也是十年牛市时代留下的最后一个神话。从技术图形上来看,要将如今越来越完备的头部形态转化成2008年那样的中继形态,需要比那时更加激动人心的、有号召力的基本面支持。但是,黄金价格之所以在1900美元/盎司至1600美元/盎司之间来回波动一年有余,主要是得益于对于QE3的预期,但是,QE3已经事过境迁,其对于市场的影响力根本难以得到有效体现,许多投机者已经感受到多头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市场的基本面难以支撑金价有更大的作为。
    在全球经济危机四伏的时候,黄金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依然长时期高位运行,与大部分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低迷形成对比,这反应出目前宏观经济滞胀的总体特征,正是由于通货膨胀还没有完全退却,才支撑了对于黄金和农产品的需求。一个经济危机往往由通胀引起,首先过渡到滞胀,但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衰退并且伴随着通缩,如果通缩阶段到来的话,黄金价格必定回归。换句话说,黄金价格一日不下跌,危机就远没有结束。
    从短线行情来看,近期由于美元的企稳反弹和欧元的重新走弱,黄金价格已经连跌两周,近期有望跌至1700美元甚至更低。

美元已经成功筑底

    最近五周以来,美元一直在底部区间波动,从技术上分析,美元构筑中期底部的概率非常之大。美元指数走出底部不仅获得技术面的强力支撑,更重要的是,它有着基本面的强力支撑。美国大选可能成为所有事情的新的拐点,它甚至与大选的结果都没有任何关系,重要的是,大选过程所激发起来的对于美国经济政策的激烈辩论本身就可能改变原来所既定的一些政策风向,伯南克的货币政策不仅在实践中越来越不受欢迎,同时也正遭受共和党的热烤。
    美国经济是否真正复苏并不重要,如果复苏,量化宽松必须退出,如果不能复苏,说明政策完全错误,也必须要退出。
    在与其它货币的比较中,美元的弱势地位已经改变。非美货币中,欧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未来一段时间,欧元区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助推美元上涨的关键要素。如果保持一点估计的话,年内美元可能还能维持在一个区间内运行,但是2013年1月以后,如果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美元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幅上涨,这一点笔夫的判断可能与市场的主流声音有些不一致,所以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变局的来临,随时应变可能发生的情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