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迷失华尔街
摘要:飞鹤国际董事会宣布收到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收购要约,称飞鹤国际董事长兼CEO冷友斌和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亚洲私募股权部门联合发起,计划以每普通股7.4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所有不属于冷友斌的流通股。
飞鹤国际(NYSE:ADY)还清红杉资本的对赌欠账后,在资本层面再起波澜。北京时间10月3日消息,飞鹤国际董事会宣布收到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收购要约,称飞鹤国际董事长兼CEO冷友斌和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亚洲私募股权部门联合发起,计划以每普通股7.4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所有不属于冷友斌的流通股。
据悉,目前冷友斌持有飞鹤乳业普通股权益约45.34%。根据提出调查的美国律师事务所透露,此次回购另外流通股所需要的资金约1.46亿美元。在闯入华尔街第九个年头后,飞鹤国际为何会加入“私有化”战队,以及未来与摩根士丹利的合作前景如何仍笼罩在迷雾中。
私有化半年前就已谋划
一直很低调的冷友斌,再次被推向了舆论的漩涡中,但是他选择了回避,自从飞鹤国际私有化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10月8日,飞鹤国际公关部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述消息来自美国,但并不是飞鹤国际的官方公告,由于这件事涉及到美国的相关法律,他们公司不好正面回应这个事情,如果说了的话可能会遭遇法律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高峰期阶段,飞鹤国际现任董事长冷友斌及员工共同出资购买了部分国有股份并成立了黑龙江省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此后的2002年3月,飞鹤被美国乳业有限公司(ADY)全资收购。
据一位不愿署名的行业知情人士介绍,美国乳业有限公司是飞鹤在美国注册的一家公司,其实际控制人还是冷友斌,冷之所以在美国成立这家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在美国上市。
2003年5月,飞鹤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随后的2005年4月,飞鹤国际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而在四年后,飞鹤国际开始了与资本的一番纠葛。2009年8月13日,飞鹤宣布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定向增发210万股普通股,以获得后者总额为63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完成后,红杉资本将获得飞鹤10.5%的股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因此进入飞鹤国际董事会。
上述行业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飞鹤引入红杉资本之后,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美好,由于扩张速度过快,管理也存在很多漏洞,再加上乳品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飞鹤的发展。此后,飞鹤国际的产品积压很严重,出现节节败退的场面,这都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了。
经过了两年多的合作,飞鹤国际和红杉资本之间的合作在外界看来并不算成功。今年4月30日,飞鹤国际还清了红杉资本最后的1630万美元欠款,两者彻底分手。
然而,还完红杉资本的欠款后,飞鹤国际并没有就此停住,开始了更大层面的运作。
“这次私有化相当于冷友斌同投行一起把其他的流通股都买回去,把公众持有的股份收为自己和投行持有,冷友斌和投行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多少,现在并不清楚。”一位接近飞鹤国际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半年前,她就听说了飞鹤国际内部就开始流传要私有化以及退市的消息,但是将来会怎么着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从时间点来看,上述消息的流传正是飞鹤国际还完红杉资本最后一笔欠款的时间。
对于飞鹤国际私有化的事情,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认为,失去了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至少,眼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是这样的一个局面。在美国维护一个上市公司地位代价很高,比如财务成本,法律风险,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确实没有必要。
不过,飞鹤国际私有化的股价却引起了美国律师界的质疑。美国律师事务所HarwoodFeffer称,已对飞鹤乳业展开调查,将调查飞鹤管理层是否有尽到信义责任,以及对飞鹤的利润和成本材料是否有全盘披露。
摩根士丹利抄底?
实际上,据本报记者了解,飞鹤国际作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乳企,其并不是第一个收到私有化收购要约的中国企业。
据美国罗仕证券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已有33家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盛大网络、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企业已成功私有化,7天连锁酒店、艺龙等多家中概股也相继宣布了回购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亚洲私募股权部是亚洲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拥有亮眼的投资业绩及丰富的投资经验。迄今,摩根士丹利在国内的投资企业包括平安保险、南孚电池、蒙牛乳业、恒安国际、永乐家电、山水水泥、百丽国际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对于摩根士丹利此次的投资举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投资飞鹤国际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应该不会长期持有、战略投资,他们的主要目的估计是现在抄底,为了将来再卖一个好价钱,在中间做一个投机。
实际上,在红杉资本入股之后,飞鹤国际的股价一直都在低位徘徊。2009年12月底,飞鹤股价一度跌破25美元,此后更是一路下探。截止到10月9日,飞鹤国际的股价徘徊在6.78美元左右。
对此,赵萍分析认为,对于飞鹤国际来说,他们在中国算不上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的能力也远不如伊利、蒙牛,其在美国股民中的认知度比较低,也不是中国概念股的代表,所以其股价被低估也理所当然。
摩根士丹利收购流通股之后,是否会进一步持股飞鹤国际的股份引人关注。对此,陈渝认为,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摩根士丹利购买飞鹤国际的股票肯定是为了赚钱,未来不排除他们会对飞鹤国际进行一定的包装、炒作,然后等股价拉升之后再退出。
据悉,目前冷友斌持有飞鹤乳业普通股权益约45.34%。根据提出调查的美国律师事务所透露,此次回购另外流通股所需要的资金约1.46亿美元。在闯入华尔街第九个年头后,飞鹤国际为何会加入“私有化”战队,以及未来与摩根士丹利的合作前景如何仍笼罩在迷雾中。
私有化半年前就已谋划
一直很低调的冷友斌,再次被推向了舆论的漩涡中,但是他选择了回避,自从飞鹤国际私有化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10月8日,飞鹤国际公关部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述消息来自美国,但并不是飞鹤国际的官方公告,由于这件事涉及到美国的相关法律,他们公司不好正面回应这个事情,如果说了的话可能会遭遇法律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高峰期阶段,飞鹤国际现任董事长冷友斌及员工共同出资购买了部分国有股份并成立了黑龙江省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此后的2002年3月,飞鹤被美国乳业有限公司(ADY)全资收购。
据一位不愿署名的行业知情人士介绍,美国乳业有限公司是飞鹤在美国注册的一家公司,其实际控制人还是冷友斌,冷之所以在美国成立这家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在美国上市。
2003年5月,飞鹤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随后的2005年4月,飞鹤国际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而在四年后,飞鹤国际开始了与资本的一番纠葛。2009年8月13日,飞鹤宣布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定向增发210万股普通股,以获得后者总额为63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完成后,红杉资本将获得飞鹤10.5%的股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因此进入飞鹤国际董事会。
上述行业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飞鹤引入红杉资本之后,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美好,由于扩张速度过快,管理也存在很多漏洞,再加上乳品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飞鹤的发展。此后,飞鹤国际的产品积压很严重,出现节节败退的场面,这都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了。
经过了两年多的合作,飞鹤国际和红杉资本之间的合作在外界看来并不算成功。今年4月30日,飞鹤国际还清了红杉资本最后的1630万美元欠款,两者彻底分手。
然而,还完红杉资本的欠款后,飞鹤国际并没有就此停住,开始了更大层面的运作。
“这次私有化相当于冷友斌同投行一起把其他的流通股都买回去,把公众持有的股份收为自己和投行持有,冷友斌和投行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多少,现在并不清楚。”一位接近飞鹤国际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半年前,她就听说了飞鹤国际内部就开始流传要私有化以及退市的消息,但是将来会怎么着现在还不好说。
不过,从时间点来看,上述消息的流传正是飞鹤国际还完红杉资本最后一笔欠款的时间。
对于飞鹤国际私有化的事情,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认为,失去了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至少,眼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是这样的一个局面。在美国维护一个上市公司地位代价很高,比如财务成本,法律风险,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确实没有必要。
不过,飞鹤国际私有化的股价却引起了美国律师界的质疑。美国律师事务所HarwoodFeffer称,已对飞鹤乳业展开调查,将调查飞鹤管理层是否有尽到信义责任,以及对飞鹤的利润和成本材料是否有全盘披露。
摩根士丹利抄底?
实际上,据本报记者了解,飞鹤国际作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乳企,其并不是第一个收到私有化收购要约的中国企业。
据美国罗仕证券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已有33家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盛大网络、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企业已成功私有化,7天连锁酒店、艺龙等多家中概股也相继宣布了回购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亚洲私募股权部是亚洲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拥有亮眼的投资业绩及丰富的投资经验。迄今,摩根士丹利在国内的投资企业包括平安保险、南孚电池、蒙牛乳业、恒安国际、永乐家电、山水水泥、百丽国际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对于摩根士丹利此次的投资举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投资飞鹤国际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应该不会长期持有、战略投资,他们的主要目的估计是现在抄底,为了将来再卖一个好价钱,在中间做一个投机。
实际上,在红杉资本入股之后,飞鹤国际的股价一直都在低位徘徊。2009年12月底,飞鹤股价一度跌破25美元,此后更是一路下探。截止到10月9日,飞鹤国际的股价徘徊在6.78美元左右。
对此,赵萍分析认为,对于飞鹤国际来说,他们在中国算不上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的能力也远不如伊利、蒙牛,其在美国股民中的认知度比较低,也不是中国概念股的代表,所以其股价被低估也理所当然。
摩根士丹利收购流通股之后,是否会进一步持股飞鹤国际的股份引人关注。对此,陈渝认为,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摩根士丹利购买飞鹤国际的股票肯定是为了赚钱,未来不排除他们会对飞鹤国际进行一定的包装、炒作,然后等股价拉升之后再退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