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笔夫:全中国都在误读巴菲特..

作者:笔夫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5-24 14:49:00

摘要:笔夫:全中国都在误读巴菲特..

 

    巴菲特和索罗斯有关次贷危机的表述显然在国内引起了完全相反的解读,而这样做的后果将是置投资人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像巴菲特这样严谨的投资人在表述立场时往往会保留一点甚至打些哑语,这都不奇怪,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去理解和品味其中的真谛。前不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上,作为董事长的他发表了对于次贷危机的看法,他认为,全球信贷紧缩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后遗症将继续困扰普通的家庭。但在中国媒体报道这一观点时,所有的标题都赫然写着“巴菲特认为次贷危机的最坏时刻已经过去”。自此以后,危机即将过去的观点充斥着资本界,分析师们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观点,试图以此来证明国内A股也将随之走出低谷。前日,这样的误读同样发生在另一位比肩的大师索罗斯的身上,索罗斯公开表示,全球次贷危机最困难阶段已经过去,但危机产生的辐射效应将使英国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对于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一句话,国内媒体仍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全球次贷危机最困难阶段已经过去。”
    从语式表达来看,实际上,两位大师强调的主要观点是在后半句,即后遗症将会继续困扰普通的家庭,危机产生的辐射效应将使英国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衰退对于市场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显然是要远远高于次贷危机本身。但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因而得出了跟两位大师原意完全相反的结论。
    如果你对此还有疑问的话,请注意巴菲特近日在法兰克福所发表的新的看法,这一次他把强调的重点放在了后面一部分,“如果所有人认为经济衰退的阴霾很快就会结束,其程度也不会太厉害时,事实往往相反。我认为信贷危机远未结束,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连锁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信贷危机并不只是住宅房地产泡沫引起的”。他预测,受次贷和高风险借贷市场的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将继续面临下行危险。次贷危机让美国住宅强制回收件数创下历史新高,这场危机才刚过一半。
    我们再来看看索罗斯往下的表述:因全球经济衰退及通胀的双重威胁,目前全球正进入一个更不稳定的阶段。他认为,全球各央行决策者应将重点放在防止资产泡沫的问题上,例如英国的房价泡沫问题,而非在金融业陷入困境时就想方设法拯救。
    实际上,在一个月前,索罗斯就坚定地表达这样的观点,虽然美股正在反弹,但是反弹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随后,美股还会创出新低。与索罗斯的直率相比,巴菲特的表达方式要含蓄得多,因此也容易受到误解。
    大师的语言并不是那些思想浮躁的人所能够读懂的。巴菲特揶揄自己错过了收购贝尔斯登的机会,理由是仅有两天的尽职调查时间对他来说太短了,可明眼人知道,对于整天都在阅读公司材料的股神来说,华尔街排名靠前的这些投资银行,有哪一家他会不了如指掌呢,唯一的解释是,他并不看好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
    对于卖出中石油,巴菲特在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仍然说,中石油是一家好公司,有机会还要买,并且坦言自己卖得低了,卖完后的大涨使他很惊讶,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投资人比他卖得更加正确和及时呢?
    最后笔夫还要强调一下如何来解读两位大师所表达的“次贷危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的意思。实际上,对于经常研究美国经济的人来说,这一点不难理解。次贷危机的第一阶段,危机的主体存在于次贷活动参与者本身,也就是一些金融机构。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本身大面积受损,金融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因此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全力救赎,甚至可以暂时性地放弃通货膨胀的目标管理而连续大幅减息以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很显然,美政府采取的只是只管大庙不管和尚的做法,因为他们对于那些家庭房屋按揭者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愿意出手进行扶助,在他们看来,救赎贝尔斯登这样的机构对政府具有全局意义,但是对按揭贷款者的帮助并不具有这种全局意义。
    美国民众超过一半认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众多的经济学家持有同样的观点。在未来一年多里,将会有一百万个家庭因为无法承担房屋按揭而选择交还房屋,众多的房屋涌向市场,房价会持续下挫,银行和按揭贷款公司的损失还会扩大。
    而近日布什政府则再次拒绝了参政两院一项3000亿美元的按揭保险方案,显示政府不会着力于对于房贷业主和贷款公司进行救赎。
    最近以疯狂速度上涨的能源价格将会使原本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没有几个企业可以接受130美元一桶的高油价,企业利润必将大幅下降,投资需求将会不断缩减,消费者信心会持续下降,物价指数将会再次攀升。在恶劣的通货膨胀面前,美联储最终不得不放弃减息政策,转而治理通货膨胀,加息的选择已经列入美联储可以选择的手段,而这将会更进一步加重按揭贷款家庭的负担。
    正因为如此,次贷危机的后遗症开始了。金融机构的破坏性影响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如果光从金融机构本身来说,因为获得了美联储的大量注资,所以可以说“最坏的时机已经过去”,但是,对于整个经济走势来说,萧条则刚刚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乐观的情绪可能都会对投资人是一种麻痹。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