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库存10万套期房消化不良
北京房协专家称,国家把房地产放最后调控可能性较大,开发商将以签合同方式承诺价格一步降到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袁晓澜 北京报道
据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管理网和国信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2月8日,北京可售期房统计数据中不含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达到104751套,同比增长44.7%。由于2008年北京期房每周平均销售量为1146套,如果按照去年的销售速度来计算,仅现有库存期房就够北京市场消化近两年时间。
“高库存积压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资金,开发商面临着偿还债务和资产缩水的风险,开发商只有进一步降价,盘活库存这一条活路。”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业内人士预测,开发商还在苦等两会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不过房价调整还未到位,政策利好或将落空,国家把房地产放最后调控的可能性较大,而房地产市场将孕育更大降幅。
高库存危机
房子卖给谁?仅北京现有的104751套可售期房就够北京市场消化近两年时间。
“由于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销售,预计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大规模入市,将吸引一大部分有效需求。另外,按照从开工到取得预售证大概需要两年时间来算,在2006年、2007年高地价时代拿地的项目,在今年将陆续入市,也将新增一部分供求。北京用两年时间来消化库存期房的压力不小。”国信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区瑞明向记者表示。
由于房地产与钢材、水泥等多个行业联系紧密,商品房在建设过程中吸纳了产业链条上的资金,如今房地产处于高库存状态,整个产业链条也丧失了活力。“巨量的资金被占用,开发商也就丧失了继续开发的能力。而这些库存不尽快消化掉的话,将孕育更大风险。”范小冲说。
“在地产牛市时,开发和放贷两旺。不过,当房子卖不出去不能回笼资金的时候,开发商将面临偿还银行债务的压力。”区瑞明对记者表示,另一方面,随着行情的走低,银行对未售出房子的估值会降低,从而要求开发商增加抵押物,以稳定在银行的贷款。把房子捏在手里,开发商也将面临资产缩水的压力。
“目前投资客已基本撤离,市场的需求少了一大半,供需在今天发生了大逆转,生产已经过剩,今年的任务就是去库存化。”区瑞明说。
范小冲强调,如果库存不尽快消化掉,后面将有更大的危机。以现有土地、钢材等成本建设的新盘,在买方市场上,购房者将更注重质优价廉,这也会让旧库存更没有消化的机会。
求助二手房中介卖新房
高库存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普遍现象。
据2月18日保利地产公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该公司存货达401.96亿元,同比增长43.12%,占总资产的74.95%。而万科2008年第三季度季报披露,其存货高达873.76亿元,位列同期各上市房企第一位。
“从各企业库存压力来看,万科成为带头降价企业有其必然之处。不降价尽快消化库存,将给万科的资金链带来压力。万科走的是快速开发路线,盘子大,在这一个项目亏损,而随着现在土地等各方面成本又降低,亏损的部分可以从其他项目中赚回来。”范小冲说。
开发商也形成了降价的共识。在这一轮降价潮中,谁降得更早,谁的性价比最高,这类开发商就能尝到甜头。一些楼盘还开始寻求二手房中介的帮助,以求多增加一些销售渠道。
“最近一些近郊地区的楼盘,由于除售楼处,又没有别的宣传渠道,为了节约广告宣传费用,便选择有门店优势的二手房中介合作,可以让开发商的楼盘更广泛地与购房者接触。”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副总裁胡景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邀请他们帮助销售的楼盘分为几类,一类是尾盘,开发商想尽快结案好为新开楼盘重新定价,第二类是楼盘地理位置太偏远,在直接降价尽快销售和还继续扛着房价销售之间,选择后者作为销售策略,甚至外地楼盘也开始出现在中介机构的房源里面。
业内预计两会或逼房价大降
在两会楼市新的风向标确认之前,开发商还在等待最后的机会。
“如果两会政策风向标要救开发商,那开发商情愿维持高利润,不再降价销售;但政策如果倾向于房价还没有调整到位,让开发商主动降价,预计开发商将对政策不再存幻想,高库存压力下,楼市将进入全面降价阶段。”胡景晖说。
胡景晖预计,两会定调后,北京楼市孕育着下一轮力度更大的降价潮。
“一旦房地产复苏并发展,将带动新一轮的投资过热的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到底应该尽快复苏房地产业,尽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待各行业复苏以后,经济层面情况稳定转好后再调整房地产,这也是国家政策层面一直考虑的问题,而把房地产放在最后调控的可能性最大。”北京房地产协会一位专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近日,一场由北京房地产协会等四协会发起的“春暖楼市”活动将启动,房协将敦促开发商签订降价合同,开发商将按合同以底价销售楼盘。上述专家称这将督促开发商一步到位降低房价,以诚信来打消中低收入家庭的观望情绪。
范小冲对本报记者表示:“有的开发商一直死扛房价,总期待房市回暖会很快到来,不愿意面对现在供求关系已经扭转的事实。这个行业调整期将很长,越来越多的库存量将迫使开发商进一步降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