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缓IPO呼声迭起大盘渴望休养生息
近日,股市接连大跌、持续下探,不少投资者呼吁暂缓甚至暂停新股发行,更有网站呼吁“千万股民大签名: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对此,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日前发表文章回应,除了继续阐述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之外,还表示,停发新股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
不过,这一表态却遭到多方质疑。
大成基金认为,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以及年内最大IPO启动是市场大跌的主因。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直言:“一周发8只新股,还说少发不发与涨跌无关。应立即停发新股,好好反省政策。”独立财经评论员皮海洲的批评更尖锐:所谓市场化无非就是监管部门推卸责任的一个借口而已。
对于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估计有异议的人不多,但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对市场不管不顾呢?当然不是。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有形之手出手调控,是理所当然之事。自从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无不纷纷出手救市,包括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
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纯粹的市场化,所谓暂停新股发行就违背了市场化改革的初衷,简直不值得一驳。至于“停发新股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这一说法也很难服人。历史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7月到2009年6月底,新股发行曾7次暂停,A股325点、998点、1664点的历史大底,都是伴随着IPO暂停形成的。
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天生有种种不完善,现行市场化改革应该在保证股市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开展,而不是不顾现实地强行推进。如果不顾现实强行推动,最终的结局就是崩盘,一切推倒重来。问题是置之死地就一定能换来新生吗?
这种休克式疗法的改革思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就已经被相关决策层抛弃,渐进式改革才是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方式。任何改革都应该将改革的力度与市场能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但目前的IPO改革,好像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这种“一意孤行”也正是很多投资者质疑目前市场化发行的根本原因。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