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股直通车”运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经过多年等待,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的首批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简称“ETF”)——华夏恒生ETF和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ETF终于面世,并自7月9日起公开发行。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首批两只港股ETF将为港股最多带来约33亿美元(256亿港元)资金,此次资金规模有限,加上A股已很便宜,港股ETF对内地投资者吸引力有限,短期来说,对港股促进作用亦不大。
但这并没有“稀释”港股ETF的重要意义,易方达港股ETF 基金经理张胜记向记者表示,对投资者而言,港股ETF标志着“小港股直通车”正式试水;对沪深交易所而言,跨境ETF 是其建设全球资产配置和金融定价中心的重要平台;而对基金公司来说,港股ETF 是开拓国际化业务的重要标志。
记者注意到,为应对初期交易活跃度不足,这两只ETF在交易中可能引入做市商制度。
截至记者7月11日截稿时止,易方达和华夏基金公司都没有公布认购数字。易方达向记者透露,港股相对于A股市场的估值整体偏低,也更为重视现金分红,股息率普遍较高,加上H股对A股目前整体折价率在15%左右,之前他们在与机构投资者和渠道沟通时,投资者对产品有一定兴趣,整体反响不错。
与A股相关性低
此次首批两只跨境ETF——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ETF和华夏恒生ETF发行均是落实CEPA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2009年5月,内地引入港股组合ETF就写入了商务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六”)。
华夏恒生ETF基金经理王路向记者介绍,“经过近5年的准备,港股ETF终于获批,标志着内地投资者直接买卖港股的大门正式敞开。”在这期间,港股ETF一直都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张胜记也向记者透露,他们在2009年就已开始着手H股ETF的研发,其间方案多次修改,关于基金份额的结算模式、申赎方案、申赎币种的选择等各方面都经过ETF各参与方的认真讨论和探索。
据记者了解,此次港股ETF投资需使用基金管理人的外汇投资额度,额度用完后可再申请。目前华夏和易方达QDII投资额度分别有约25亿美元和8亿美元,折合近256亿港元。
根据易方达和华夏基金公司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ETF在上交所上市,投资标的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由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40只H股组成,目前总市值达3.7万亿港币,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为142亿元港币,占香港股市总成交额的34%。
华夏恒生ETF在深交所上市,投资标的是恒生指数。
在对比恒生指数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近十年来的走势图后,好买基金研究员俞思佳指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表现好于恒生指数,但是和恒生指数相比,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波动幅度较大,呈现大起大落的形态。
在俞思佳看来,易方达港股ETF主投的H股目前相对于A股有接近九成的个股是折价的,如果看好未来H股的投资机会,可以重点关注易方达港股ETF;对于华夏港股ETF而言,它的覆盖范围更广,更能代表港股市场,对于想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投资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可能更具意义。
国金证券基金分析师张宇也向记者指出,从风险收益特征看,恒生中国指数表现出的相对高风险、收益特征更加明显,但这两只ETF对应的指数与A股相关性都较低,其配置价值凸显。
引做市商活跃交易
张胜记向记者表示,跨境ETF产品是国内ETF产品发展的最重要创新之一,叠加了“ETF的灵活高效低成本”与“QDII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功能”。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华夏基金将引入多家券商做市商活跃交易,使产品可以维持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折溢价。不过两家基金公司都未向记者透露,目前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
记者向香港券商投行人士进一步了解到,易方达和华夏这次不只是瞄准内地的个人投资者以及社保基金及保险客户等超级大户,还在积极争取境外大客户,尤其是拥有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的外资参与,向他们推销将港股ETF用做中港套利的工具。
王路也向记者介绍,跨境ETF产品最大的亮点就是可进行套利操作,除了实时折溢价套利、日内T 0交易、配对交易等,投资人还可结合此次港股ETF的特征,开发更为丰富的套利策略。例如,因为深港两地节假日以及交易时间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出现香港闭市,但是港股ETF在沪深交易所依然能够交易的情况,由此带来事件性套利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香港证监会6月29日已认可华夏基金(香港)发行的追踪沪深300指数A股ETF,这是全球首只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A 股ETF 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另据了解,嘉实、南方及易方达也已向香港证监会申请发行A股ETF,相关ETF产品将会接力出台,这也意味着,增加两地股市联动性的跨境ETF将迎来大发展。
易方达基金也向记者表示,易方达有针对香港或其他境外市场的产品研发团队,未来易方达也会加强对港股和其他海外市场的研究,适时推出更多跨境ETF。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