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雨润:“创新则生 守旧则亡”

作者:王继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14:57:00

摘要:王继亮 食品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只有明确顾客所需才真正具有竞争力。面对比较有影响力的食品企业双汇、金锣等品牌的竞争,雨润集

王继亮

    食品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只有明确顾客所需才真正具有竞争力。面对比较有影响力的食品企业双汇、金锣等品牌的竞争,雨润集团始终走在同行前列。“创新则生,守旧则亡”是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创新驱动是雨润集团近20年以来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雨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进行建设,而创新就是其竞争力提升的主要优势。
联手高校助力技术创新
    作为国内肉制品领军企业,雨润长期与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外食品研究中心合作,使各方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该集团 20 多次牵头或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共承担及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 7 项、省市级项目 20 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十余项。2008 年被授予“首批中国食品行业创新型企业”称号,至今申请专利近 130 项,授权专利 76 项,其中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正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 30 项。
    在IT技术应用上,通过自主开发的ERP系统,实现了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监控,极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经营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为实现生鲜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
    多年来,雨润还通过产品创新,建立新成果、新产品转化机制,填补市场空白,每年有100多个创新品种,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产品从当初单一品种发展成为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生鲜肉产品、速冻食品、中式传统肉制品、焙烤肉制品6大类别,共10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朝鲜及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管理创新重在质量把关
    雨润集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品管、技术等14个体系共200多个制度,对规范员工行为、协调部门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雨润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人才储备的“111工程”和“124工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大量管理人才;同时大力实践“过关式”培养模式,强调一般员工要一专多能,经营部门总经理应过“十关”;在集团管控模式上,雨润采取矩阵式管理理念的精髓,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创新性地提出在企业内部实行行业管理。
    在部门绩效管理中,雨润在组织体系上以直线考核为基础,同时,在绩效考核指标结构上采用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形成了以常规业绩指标为保障,以关键业绩指标为导向,综合评价的业绩激励指标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质量管理上,雨润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并以产品质量来体现对社会、对顾客的承诺。雨润倡导质量工作的“三不”原则,即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接收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在质量问题上,秉承“四不放过”原则和“五不让步”原则,这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1993年集团成立伊始,雨润就秉承“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理念,始终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注重承担社会责任。
新思路决定
企业转型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在其它品牌还停留在高温肉制品的拼杀战时,雨润明智选择了低温肉制品这一颇具增长潜力的新品类,在竞争激烈的肉类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实际上,自1996年始,雨润就收购了南京罐头厂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使其从单一的低温肉制品扩展到高温肉制品、冷鲜肉、禽业等领域,且低温肉制品一路遥遥领先,市场占有率连续14年排名第一;2001年,雨润进入旅游酒店、地产等行业,并在2002年5月成功组建了以房地产、旅游开发等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江苏地华实业集团。到目前为止,其已投资数十亿元用于此项经营。
    去年,雨润集团出资1.2亿元,占股20%发起成立的江苏省首家寿险公司利安人寿正式进军金融保险产业,实现产业创新。同年,雨润加速进军农产品物流行业。目前,农副产品物流已经成为雨润集团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是其实现全产业链经营的重要载体。
    该集团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国9大物流区域构建农副产品物流网络体系。到“十二五”末,网络覆盖30个省会城市、300个城级市和3000个基地,打造全球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
    目前,雨润集团在食品、物流、商业、旅游、房地产、金融和建筑七大产业领域全面扩张,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2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6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位、中国肉食品加工业第1位。 其“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将力争到2015年,实现生猪屠宰产能1亿头,销售2500亿至3000亿元的目标,并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