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地有病,天知否?

作者:刘永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14 22:37:00

摘要:河南省灌区节水工程配套资金不足1/1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 永 河南报道

   “受旱面积已远远超过50%。”2月10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汴通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一数字高于前不久河南省水利厅公布的47%的受旱面积。此前的2月5日,河南将旱情升级为一级预警。
    自2月8日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已向适合降雨条件的云层发射近万枚炮弹、火箭弹进行人工降雨,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包括1300多名驻豫部队官兵和1.1万名预备役人员在内,河南每天约有300万人在田间地头浇麦。但是,军民的努力遇到了一个新的阻碍,那就是因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而造成的田间工程不配套。


抗旱浇麦浇出难点
    在河南省的1.06亿亩耕地中,有7000多万亩属于有效灌溉面积,其中的5000万亩为井灌区,2500万亩为河岸灌区和引黄灌区。
    不过,由于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导致引黄灌区灌溉能力不足。此外,黄河灌区地势变化比较大,部分地势高的地区需要用水泵抽水才能浇灌。河南省水利厅宣传中心外宣科科长李天良告诉记者:灌区大的动脉是有的,但更细的毛细血管不够密集,分布也不够合理。
    相对于河灌,井灌的利用率更高一些,但由于连续抽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南120万眼井中约有3万眼井出现提水困难。此外,缺少水泵和变压器的配套设施以及配套设施老化现象,也成为当下河南抗旱工作中的难点。
    另外,河南地下水开采严重超标,有数据显示河南开采地下水量约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8%。商丘等地区成为水位比周边低的漏斗区,由此造成提水费用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但今后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或仍将继续,因为相比引黄等手段,开采地下水位成本很低。
    河南另有2800万亩耕地由于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没有水源或距离水源较远,造成灌溉极为困难。从2月9日河南省18地市抗旱浇麦情况表的统计来看,当日浇灌总面积仅为253万亩,而洛阳、焦作、三门峡等山区比较多的地市均不足1万亩。
    “出于粮食安全和稳定大局的考虑,省里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把不在水源覆盖内的麦田浇灌一遍,但现实情况是做到这一点很难。”杨汴通说。


农民的经济账
    用塑料管接抽水机进行灌溉的方式在河南的8000多万亩耕地中被广泛采用,只有1600万亩耕地实行喷灌、半固定喷灌和管道灌溉等方式。相比之下,后者的效率无疑要高得多,但大多数农民仍选择传统的灌溉方式来浇灌,这主要是基于成本的考虑。
    记者实地调查了解到,如果采用喷灌方式进行浇灌,一亩地仅设施建设最少就需要800元,总成本近千元人民币。管道灌溉的成本相比之下要低一点,但也需要300-400元。
    即使是用塑料管接抽水机进行灌溉,也是有成本的。据了解,如果抽水机由电力带动,一亩地的浇灌成本在10元以上,如果耕地位置较偏没有电力供应,则只能用柴油发电机带动,一亩地的浇灌成本至少在20元以上。
    记者根据河南调查总队和河南省有关部门的相关资料分析得出:2008年河南粮食生产亩均净利润为269.92元。如加上政策性补贴收入,则每亩收益为307.68元。“农民在进行田间劳作时会首先算上一笔经济账。”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孙卫静科长说。出于成本的考虑,农民大多都不太情愿自掏腰包来建浇灌设施。
    杨汴通算了一笔账:以喷灌方式为例,每亩地需要投入资金1000元,如全省1.06亿亩耕地全部架起喷灌设施,则需要1000多亿,这样巨大的投入不符合现实。


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目前投入不足的现状仍制约着河南的抗旱能力。孙卫静大致算了一下:每年的缺口约在30亿左右。
    杨汴通告诉记者:河南省政府每年拨付给水利部门的资金约10亿元,但其中大部分用于防洪、堤防加固,用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很少。而水利部门本身的收入仅有按每立方米收取4分钱的农业用水税费。
    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河南许多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到位或者老化,许多“半拉子”工程由此出现,这一点在这次的抗旱浇麦中暴露无遗。
    此外,灌区节水改造投入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也很大。河南省38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需要投资107亿元,其中一半由中央投资。但截至2007年底,仅投资12.93亿元,若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年均需投资将近8亿元,而目前年均投资仅1亿多元。
    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压力大也影响了灌区节水工程的正常进展。按有关要求,地方项目资金应按中央与地方1∶1的比例进行配套。而事实上自1998年项目实施以来,河南省配套资金不足应配套资金的十分之一。
    眼下,旱灾仍在继续。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张培群曾表示,旱情将一直持续至3月份。杨汴通也告诉记者:“旱情正朝严重方向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