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欲才是价值尺度
笔夫
当全中国的消费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几家电商企业价格战行为的时候,资本市场几乎没有更多的热点来吸引公众的眼球。不过,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电商行为所揭示的某些道理会为你的投资行为带来一些真正的启发。而这种启发,在资本市场本身是难以发现的。
价值的存在是有一些外在条件的。国美等家电连锁企业曾经不可一世,视供应商如芥蒂,但他们的价值在电商崛起之后可能烟消云散,苏宁已经顺利转型,而且极有可能在未来电商争夺战中独领风骚,而其它一些连锁实体企业只能在苏宁易购与京东大战中躺着中枪了。在价格战前后,几家相关企业股价坐了一回过山车,投资者显然已经从新的价值体系坐标中重新定位了家电企业的实际价值。
这实际上是我要讲的法则,任何价值的存在是有先决条件的。8月9日,笔夫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股市下跌的秘密》,文章谈道,众多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仍然无法止跌,而低至5倍市盈率的银行股无人问津,价值规律为何不起作用了呢?真正的事实是,供求关系一直左右着中国股市的起伏兴衰,从大的方面决定着股市的基本面,令人遗憾的是,投资者和分析人士总是无意或有意回避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无法理解中国股市目前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当前这个供求关系的现实是,自2007年以来,中国公司股价损失六成,流通市值反增一倍。
供求关系和周期性经济规律的本身正是理解当前价值关系的最好砝码。
投资者所犯的一个最常见的错误是,总是极力以一种静态的方法来评估投资品的价值,实际上,当无人购买的时候,再好的东西也无法体现其价值。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时候,片面地强调所谓的市盈率、净资产,甚至作为入市的依据,当然会犯下错误。
投资不是刻舟求剑。一些支撑价值的条件可能10年都没有变化过,这会使得我们误以为投资品的价值支撑是恒定的。房地产和黄金,十几年来,我们只看见它们在上涨,是因为支撑它们的主要条件是没有变化的,或者说是一直在巩固的。这个必要条件就是充足的流动性,当流动性向上的时候,这些东西的价值无限放大,但是当流动性出现逆转的时候,原有的那些理由都是不充足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开幕式上,笔夫有一个简短的致辞,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是,政府调控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对于房地产业来说,真正令人忧虑的情形是,在不经意之间,一个正常的行业周期正在左右着未来的市场方向。房地产业的内生性规律或许才是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最为迫切的话题。与10年前相比,房地产业的金融属性已经十分明显,所以我们无法回避国际金融市场所造成的新的冲击,热钱已经不再将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作为目的地,相反,那些曾经流入中国的资本正悄然流出。欧债危机肆虐之际,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风险资产的价值正在日益毁损,我们还不能确定欧债危机会将世界金融局势导向何方,但最坏的结局是,全球金融机构大量缩小风险敞口将导致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其结局是,由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亏空,全世界都不得不承受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所导致的影响。
这一点在大宗商品市场反应的更为明显,大概还在两年前,市场上充斥着石油资源即将耗尽的言论,这就是所谓的产出峰值,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从中东到美洲,原油的产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在未来若干年内,原油供应的充足程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大国美国居然可能实现能源独立。从铁矿石到天然橡胶,所有初级产品所出现的过剩局面来得是如此突然,俨然两年前的供给紧张局面就是假象而已,其实质是流动性的萎缩导致的需求减少决定的。黄金市场的情况就更是如此了,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这种闪闪发光的东西永远是一种宝贝,你不能说昨天它还好好的,而今天它就不再那么招人喜欢了,人们一样会喜欢黄金,只是在流动性改变的时候,人们购买的冲动没有了,它的价值简直就是人们购买欲的刻度而已。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