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行流动性松紧两重天

作者:刘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15 19:39:28

摘要:银行流动性松紧两重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实习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两个市场泾渭分明:信贷领域投放疲弱,面临流动性失效;而银行间市场则连续7周逆回购,宽松有余。这就是当下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与宽松并存的鲜活写照。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信贷仅5401亿元,远低于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和M1回落显示经济仍在底部徘徊。但7月社会融资总量达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23亿元,几近翻番,债券融资单月暴增2487亿元,同比增加2065亿元,创出今年以来的最高点,且距离企业信贷融资的3558亿元已经不远。
    以银行信贷主导的融资结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非银行信贷占比逐渐上升,6月为49%,7月为48%,此前的1-5月分别为23%、32%、46%、29%和31%。
发债成本较基贷低三成
    从融资角度来看,发债的融资成本主要由资金市场的供求所决定。央行两次降息后,债券发行利率尤其是短融的发行利率出现明显下降。
    “在6月8日第一次降息之前,上市公司短融券发行利率平均为6.12%。而从7月5日二次降息至今的1个多月时间里,利率下降至4.36%左右。”一家大型平台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对比当前银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6%,目前的短融券显然具有融资成本优势。
    以中国铁建(601186)为例,7月18日发行了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2中铁建CP001),融资100亿元,承销商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7月19日,募集资金100亿元全额到账。发行结果显示,一年期票面利率仅为3.6%,即使加上承销费率40个BP,也才4.00%,比1年期基准贷款利率6%的7折还低。
    这并非个案。7月12日,中国联通(600050)发行的150亿元的2012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期限为365日,年利率仅为3.45%。葛洲坝(600068)发行的18亿元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也为3.6%。对比的是,2011年发行的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发行额为20亿元,截至7月14日到期日本息共计兑付了21.1亿元,发行利率为5.51%。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已经发行超过130只短融券,规模在千亿以上。而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今年短融券融资规模逾8119亿元。
    银行缘何对发债兴致高涨?“稳吃息差的时代已渐行渐远,银行也有苦衷。”一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但银行融资主体主要瞄准了融资平台以及大型国企等优质客户。
    上述大行人士分析认为,一是利率市场化挤压了存贷利差,各银行刚结束的年中会议均提出要求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推进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等各种类型的债务融资工具是拓宽中介业务的收入之一;二是有效缓解了银行的存款压力,银行购买债券相当于将同业资金转移给企业,形成对公存款;三是发债耗用的风险资本更小,在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下,有效确保信贷投放的质量和安全。
    2012年以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改委、证监会三大债券监管部门全线发力,纷纷降低发行门槛,扩大发行人范围,加速审批。
    7月的金融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企业债券净融资2487亿元,同比增加2065亿元,而上半年的月均水平仅是14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达到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债市任重道远
    企业债券融资量飙升的背后,是宏观调控抓手的变化,从流动性高度依赖人民币信贷转向逐步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8月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进一步扩大债券融资,并牵头建立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推动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完善做市商等制度。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底,中国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世界排名第三659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32613亿美元和日本9441亿美元。而前7个月,企业债券融资已经达到1.07万亿元,而去年全年企业债融资总额只有1.37万亿元。
    令人担忧的是,投资者信用风险意识并未跟着提升,山东海龙和江西赛维得到地方政府救援的事件一度成了反向指标,多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从未出现过实质性违约事件,投资者原本薄弱的信用风险意识被消磨殆尽。
    “市场无风险”、“风险有兜底”是认识误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在银行间债市第一期投资人风险防范与管理培训班上强调,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包括信用风险较大的低评级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企业可能违约的个体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就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品种之一,其为高增长的中小企业服务,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监管层已再次强调其“出现违约是必然现象”。
    尽管今年债券市场推出的新工具已经把市场的外延扩展到中小企业融资,但其发行规模和市场的成熟程度都限制了流动性的传导,截至7月29日,41家中小企业私募债总融资额36.63亿元。
    需要反思的是,由于债券市场不够发达,银行间宽裕的流动性仍难以快速向实体经济流动,而快速地提高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银行信贷,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犹如箭在弦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