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五周年,世界病得更重
刚刚过去的8月9日,是美国次贷危机五周年。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宣布其旗下的两只基金无法赎回,因为他们无法对手中的资产进行估值,这些资产已经完全丧失了流动性。此消息一出即刻引起市场的轩然大波,因为这是金融机构首次向公众宣告,银行间已经拒绝对彼此间的有毒资产进行交易。一个月后,英国北岩银行出现挤兑风波,一天之内被挤提了10亿英镑。而在之前一天,英央行向其偷偷注入了10亿美元,这一消息不幸被BBC披露,导致恐慌。6个月后,可怜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行贝尔斯登170亿美元市值被摩根士丹利以2.4亿美元收购。2008年9月,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垮台,从此,西方世界进入了应接不睱的、永无止境的救赎过程中。
五年过去了,我们曾经以为情况已经好转,但事实是,它比以前更加糟糕。美国人曾经付出的近万亿美元的救赎在全球范围内转化成通货膨胀,迄今为止仍在危害各国经济。巨量的有毒资产经市场辗转反复,在无数次交易之后在欧元区演化成一场史无前例的主权债务危机。而这一场危机的危害程度与2008年的情形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对于中国的影响迄今为止也仍然没有完全结束。
我们曾经乐观地以为,中国和美国都不会陷入日本式失去的十年,但是在不经意间,全世界已经在危机之中度过了整整五年,而接下来的五年,则显而易见是不令人乐观的,到时候回过头来一看,整整十年已经过去。
正是有了欧债危机,才使我们确信,经济的周期性规律无法被人为地改变,永无止境的救赎和受到凯恩斯教义驱动而疯狂的财政扩张并不能改变危机的范式,相反,它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再过几年,我们才会意识到,当周期性危机到来的时候,救赎和不救赎,结局并无二致。
有关是否救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问题,在欧元区已经甚嚣尘上,欧央行和德国官员的每一次表态都能主导着市场的节奏。自从德拉吉强势表态要由ECB出面干预西班牙债券市场后,国际金融市场围绕这一主题反复波动,现在看来,在这一问题上,德拉吉受到的支持越来越强,而德国人似乎正在改变原有的一些立场,逐渐向欧央行的立场靠拢。这一点符合笔夫此前的一些基本判断。
据路透社所作的一份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大多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西班牙将肯定会在未来数月内向欧盟申请援助。在接受调查的59位经济学家中,有68%的经济学家支持这一观点。
德国此前强烈反对德拉吉的教学救助主张,但是在最近的表态中,他们开始同意动用EFSF资金购买西班牙主权债务,这一立场转变之快出乎意料,之前,笔夫的估计是,德国人将会慢慢给自己找台阶下。而且因为德拉吉的立场已经得到法国新总统的强力支持,如果德国为一己之利继续采取强硬立场,他们将会失去南方国家甚至整个欧洲。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欧洲政客们有可能在未来两周内就如何购买西班牙债券达成一致,市场不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自这个问题陷入混乱的争吵以来,这个国家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在7%的高位,市场正在等待有好的消息出现,而如果预期落空的话,其融资成本极有可能会失控,而欧元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7月份中国CPI同比只上涨了1.8%,这是30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从数字上看,通货膨胀似乎得到了遏制,政府甚至有理由担心这已是通缩趋势的明证,但令人烦恼的是,房价昂着高傲的头,甚至在最近两个月出现了反弹的现象,有人称这只是假象而已,但高层却不一定这样认为,至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央是否要继续放松货币政策的决策。目前,各产业领域因为需求不足而导致的过剩问题十分严重,但是任何启动需求的举措又必须顾及到通胀抬头的可能因素。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在近一段时间更加严重了。
美国农产品近期所遭受的严重干旱对中国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国际农产品价格在最不该涨价的时候又涨价了,对中国来说,这种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中国将不得不提防食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每一条负面消息都在增加宏观决策的难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