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省级融资平台监管松动

作者:杨中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03 21:40:52

摘要:省级融资平台监管松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不良贷款反弹,这个渐渐被淡化的问题,今年或又卷土重来。
    因此,“防范重点风险,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成了银监会最新召开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议以及2012年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关键词。
    据一位参会的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在风险防控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则是位于前两位。除了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外,银监会还提出了另外三项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增长、推进银行业改革和增强内部管理。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重点要求监管机构督促商业银行跟踪融资平台的现金流以及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落实贷款偿还资金的来源。对于不合格的已退出的再度调回到地方融资平台名单管理之中。
    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银监会也在要求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稳步增长。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认为,在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增长以及政策预调微调的前提下,在把控风险底线的标准下,对于融资平台的监管标准也有所松动。监管机构要求有效地支持经营规范的省级融资平台合理的资金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方式,促进项目建设按期推进。
融资平台的监管新动向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的变化,监管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方法也在发生着预调微调。从一开始的禁止增加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控制新增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减少存量贷款,再到根据不同的风险条件进行分类,对其进行信贷支持。
    在监管政策变化的同时,地方融资平台集中到期的情况如约而至。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最近三年集中到期,是目前商业银行以及监管机构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同时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化解应该让其置于一个长期的时间阶段当中,可以考虑拉长风险处理期限。
    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防范,尚福林也在年中工作会议中为下半年布置了不同的监管重点。
    一位银监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年中会议中,要求监管机构督促商业银行真正做实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台账管理,同时要求密切跟踪与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现金流覆盖情况,并且关注地方融资平台下所属项目的建设进度,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做好风险的跟踪以及识别。
    上述商业银行人士说道,“在密切跟踪风险的同时,也要加强跟地方政府以及融资平台的沟通交流,才能够在处理平台大户、县级平台公司以及今年到期平台贷款等重点风险时游刃有余。”
    在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密切跟踪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在对地方融资平台符合标准的退出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先前几年的融资平台贷款退出情况中,已经有2万亿左右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归为公司类贷款,一些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也退出了融资平台管理名单。
    一位监管人士说道,目前一些退出的融资平台又出现了新的情况,要正确地把握融资平台进退的分寸,同时把不符合条件的已经退出的融资平台公司重新再次纳入融资平台的管理当中来,这样做更加有利于防范风险的出现。
偏重满足实体经济
    在银监会的年中工作会议中,除了风险防范问题之外,则是着重提及到了更加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并且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8月2日,央行公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称,在下阶段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提及要满足铁路等国家重点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提及,要求商业银行要保证在建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的项目。而尚福林先前的表态与近期央行在货币执行报告中言语相类似。
    一位参加年中监管工作会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会议中,强调了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加大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要求对一些国家重大的项目工程进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这些工程包括了水利、铁路等国家的重点项目。同时也要求了对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以及“菜篮子”工程的信贷需求。
    “同时,对省级融资平台也出现了一些松动。在会议中,要求有效支持经营规范的升级融资平台的合理的资金需求,在过程中,可以采用诸如收回再贷、据实定贷、重组增贷等不同的方式,促进项目建设能够如期平稳地推进。”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除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之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也成为了要求持续改进的项目。
    根据银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13.5万亿,比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高2.6个百分点。而涉农贷款余额也达到了15.5万亿元。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机构不断地要求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创新,积极提供特色的金融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确保实现全年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的贷款增速和新增的目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