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世上再无深发展 新平安银行登场

作者:蓝姝 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03 21:40:52

摘要:世上再无深发展 新平安银行登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蓝姝 肖君秀 广州、深圳报道

   鲜红的底幕下,董事长肖遂宁与他的“讲英语的英国兄弟”行长理查德一起揭开了鲜艳的红布,平安银行四个鲜艳的大字显露出来,主持人用有点激动的声音说:“平安,你好。”8月2日,在深南东路上的深圳发展银行总部大楼的32楼国际会议厅,这样一个简朴的仪式宣告了深发展变成了“平安银行”。
    当日9点15分,A股集合竞价开始,深圳老股民老黄盯着交易系统里面出现的“000001平安银行”发了一会呆,随后以15.08元挂上了一笔100手的买入单子,“炒发展都快20年了,叫什么平安还真不习惯,买第一笔做个纪念吧。”“不舍”与“不习惯”是一些老股民们的内心写照,这个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叫做“深发展”的NO.1身上烙着中国资本市场风云跌宕的记忆,“深圳老五股”、“深圳本地股龙头”都将成为老黄们的记忆了。在网络上,很多有着关于“深发展”记忆与故事的股民们依依难舍:“别了,‘000001深发展’!”
    随着“深发展”正式获准更名,原来挂着“深圳发展银行”网点的牌子将全面换成“平安银行”,伴随着以深圳总部为核心的人员与网点整合,“深圳发展银行”即将全面成为银行业的一段历史与记忆。“有时候看到平安银行的牌子,我感触万千,有点想哭的感觉。”一位曾在深发展工作了十多年的银行界人士告诉记者。
平安元素与需要
    25年前特区内的五家城市信用社联合进行股份制改造,“深圳发展银行”诞生并成为深圳特区金融的排头兵与深交所上市第一股。8年后的1995年,另一家同样有着城信社血统的银行小弟弟深商行诞生。两家金融机构的员工做梦都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两家在不同轨迹上运行的银行会因为中国平安而融合,这家同样在深圳长大的、心怀综合梦想的“壮年小伙”,依托雄厚的资本并购力量让他们成为平安集团大家庭里的与保险、投资并驾齐驱的主要利润奶牛。
    深发展是一块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当年在引入以美国新桥投资为代表的战略投资者的曲折路程上备受关注。而平安作为境外战投的国内接盘者,在特别时点的接盘让深发展继续了试验田的使命。
    相比以往,中国平安带来了诸多历史性的改变。与新桥的治理内部机制、疏导和利用深发展原来的业务优势的温柔式变革相比,平安显然是个大动刀枪的改革者。从3年前以理查德为代表的3人接管小组进驻深发展以来,深发展的业务格局已经在平安的综合金融手术刀下,按照平安大家庭的需要与方向进行了从后台技术系统到业务系统的全面改变。公司业务以外的零售、信用卡等诸多业务部门都开始了交叉销售需要下的全面整合。
    平安元素与平安大家族的需要被从唱司歌、开晨会的企业文化到高层管理团队全面移植到深发展内部。无论是目前一正五副的核心管理层格局,还是四大按方位划分的业务区域负责人,均是以原来平安银行的高管团队为主。5位副行长中只有主管公司业务的胡跃飞是深发展老人,而其他均来自原来的平安银行,四大业务区域中华东区、北区、南区管控重权均交给原来平安银行的冯杰、吴鹏、叶望春;惟有西南区交给深发展原来的深圳分行行长陈蓉。
    现任董事长肖遂宁是从深发展行长位置上被平安提拔,副行长胡跃飞因为开创了深发展的品牌公司业务供应链金融而得以留任,相比以前,胡的为人更加低调。作为为数不多的两朝元老,肖遂宁在更名仪式上以充满感情的口吻讲述了他从新桥时代到平安时代的心路历程:肖在新桥时代的深发展第一次股改失败时进入,是时“刚从过去的混乱和不良资产的重负中逐渐地舒缓过来,盈利十分有限”,而平安进来后,在两家银行如何整合与融合的担心里,肖称,“谢天谢地,我碰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搭档。我过去是跟一个讲英语的美国人做朋友,特别高兴现在我是跟一个讲英语的英国人做兄弟。我们两个合作得非常好,理查德先生来了之后,以他的经验、睿智、勤奋和忠诚,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工作。”
    “过去深发展作为改革的先行者,有很多付出,有很多创新,也有先行者必然的遗憾和不足。”平安入主深发展,肖遂宁认为平安带来了三件大礼包:资本、管理与规范。而至于前期为业界质疑和担心的保险文化与银行文化的融合问题,肖称平安已经蜕变成一个综合金融的控股集团,已经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简单的保险文化,现在的平安银行过去所“担心的阵痛和摩擦都已过去了,没有感到特别突出的阵痛期,也没有发现激烈的摩擦”。深发展融入平安集团偶尔的不适应在他看来是牙齿与舌头的关系。
综合金融使命
    当所有的原来深圳发展银行的网点都变成“平安银行”的招牌后,意味着深发展彻底地成为历史与记忆。据了解,平安方面原计划一个星期内全部完成,后来为照顾更多的深发展员工们的情感因素有所缓解。而理查德称,到今年10月随着后台结算与清算系统的全面对接,业务整合将全面完成。而在人员与部门重合最多的深圳,在调整部门和岗位名义下的人员与网点整合已经拉开了序幕。记者获悉,一些平安进入两年多来保持不动的部门中层职位开始了幅度超前的调整。由此也出现了一些在深圳新开分行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班子均来自原来深发展的行业消息,平安称这是个案。
    理查德称:“更名意味着两家银行终于正式变为一家银行,也意味着银行最大的股东最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于更名当中牵涉的情感因素,“我们也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深发展到平安银行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过去就翻过去了,我们将迎接一个新的未来。”
    在综合金融的路途上,平安集团对深发展的改造“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肖遂宁透露,接下来平安银行即将要召开股东大会,启动完成200亿资本补充计划的大事。这个以对平安集团的定向增发来完成的资本补充计划在去年提出初步方案,当时被市场评价为一石二鸟,在补充了银行发展急需的资本金的同时,平安系将对银行的控股权进一步提升到超过60%。进入深发展两年多来,通过资本之剑,平安改写了过去深发展股权分散、单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到20%的历史,与新桥换股之外,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和资产注入方式的定向增发,平安系综合持股比例为53%。
    尽管在股市低迷的年月平安花的价格甚至在内部认为有些高,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平安探索多年的综合金融的梦想。“银行、投资、保险”三驾业务马车中,银行顺利成为平安系金融控股家族里的核心平台。后台集中的协同效应,交叉销售的业绩效应,使银行成为中国平安保险与投资业务利润下滑时期的超级利润奶牛。2011年,以深发展为代表的银行业务板块净利102亿,利润贡献率超过50%。
    肖遂宁称,新的平安银行还将承载中国金融业综合金融试验田的使命。目前,包括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华润集团均已经迈出类综合金融或者产融结合的步伐,平安集团目前在中国牌照最齐全,在综合金融的探索上步伐最积极。你如果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告诉你既可以为你办理车险,又可以为你证券开户,开张优惠很多的信用卡,解决短期资金紧张问题,那一定是平安系家庭里在进行交叉销售的一线业务员。

记者手记
000001,老股民眼中的“带头大哥”

    “000001”这个象征着NO.1的证券代码背后,不仅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排头兵,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期起步的试验场。
     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等5只股票先后进场交易落地,“深市老五股”由此诞生,这是让证券市场的诸多像老黄这样的与股市一起成长的老投资者们一展财富梦想与激情的5只股票。
    作为投资“000001”二十多年的老股民,老黄对深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1987年,在原来以罗湖为中心的深圳特区内5家信用社基础上经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1988年,在深圳最早的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深发展就开始了柜台交易。当年身无分文到深圳闯荡的老黄用第一年在工地上打苦工攒下的10000元买了深发展。随后,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营业,老黄从深发展身上赚到了第一桶金。而多年来老黄始终是“000001”不折不扣的持有者。
    早期的深圳股市伴随着狂热的财富梦想在大起大落中摇曳,到了1991年8月的时候,深圳股市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9月,深圳市政府决定救市,目标从“000001”深发展身上开始下手。000001一时成为市场的风向标与“龙头大哥”。随后直到2006年,深发展一直引领深市风骚,也是当时深交所与上交所争霸的深圳本地股的“带头大哥”。
    在老黄眼里,直到1999年,深发展一直是光环萦绕的明星股。实际上老黄在深发展身上收获了丰富的投资回报,在1999年老黄与初入股市的记者邂逅,在宣讲他的价值与长期投资理念后,他就给记者推荐了深发展,他当时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就拿着深发展,当初的10000元都够我将来养老了。”
    而在2002年开始的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带来的银行股的花样年华的岁月里,与深发展一起站在银行队列里的群体越来越多了,但老黄们却似乎有点疑惑了,在持续多年的不分红之后,深发展的明星光芒似乎越来越少。直到2012年8月2日,他眼睁睁地看着“000001”变成了平安银行。而老黄已经习惯了叫“深发展”或者爱称为“发展”了。
    22年证券市场的沧海桑田,浪沙淘尽,中国A股的草根时代越走越远。当年的老三深金田(000003)早因亏损退市;老四深安达(000004)早历经几次改朝换代:脸谱从ST深安达、北大高科、G*ST国农、ST国农、*ST 国农、国农科技几度变换;而老五深原野更是以财务造假丑闻造就惊天大案,变身世纪星源后在亏损边缘度日。现在老大变身成了“平安银行”,原来的“深圳老五股”如今只剩老二深万科还是当初的模样。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