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当然不会有QE3

作者:笔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3 17:17:00

摘要:当然不会有QE3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美联储未能推出QE3感到意外和失望。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一些知名的大投行作出了惊人的预测,认为美国人必将再次推出庞大的资产购买计划,其中包括著名的兴业银行和高盛公司,兴业银行甚至煞有介事地以为,美联储将会在这周的议息会议上推出总额达6000亿美元的第三资产购买计划。正是这些预测使得全球市场对于这次议息会议充满期待,在这样的情形下,并不是会议本身令人失望,而是其结果高于预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但是,会议仍然确认了零利率政策不变,并延长扭转操作(央行抛售短期国债,并用所得资金购买长期国债)期限,总额达2670亿美元,美联储宽松意图仍然存在。
    在近期笔夫的分析文章中,也屡屡提及美国失业率水平下降速度的减缓以及其它经济指标的低迷,这可能会成为美联储继续宽松政策的理由,但是,与许多主流观点不一致的是,笔夫看到了当前任何宽松政策可能遭到的政治障碍,在上周的分析文章中,笔夫再次写道,“与中国一样,美联储启动新的重大的刺激行动可能会受到反对者的牵制,虽然近期有更多的美联储官员加入到支持量化宽松的行列,但是在公众舆论方面很难获得支持,因为,社会大众更需要目前较为低廉的汽油价格。笔夫关注的核心是,伯南克将会以一种什么新的花样来再次瞒天过海,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重新刺激经济复苏,是第二阶段的扭转操作吗,还是会有别的?”
    近半年来,所谓的QE3实际上成为了伯南克调众人口味的一个噱头而已,美联储希望以这样的公众期待来将投资者留在股市,这样的效果也许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是,美国人可能永远都不可能推出所谓的QE3了,除了以上的理由之外,我们是否真正认真地思考过,QE3到底能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如果你都认真思考过了,那伯南克就没有认真思考过?
    有一个比喻,炒菜时稍加一点盐,味道比没有盐自然好多了,如果再多加一点,味道可能更好,但是如果在第三次加盐时,可能量就超过了正常的标准,这菜就没法吃了。经济学家可能将此称作是边际收益递减,实际上,目前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就面临着边际收益已经最小化的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伯南克应该等不到今天还在为这个问题而迟疑不决。
    2009年5月18日,美联储宣布了1.15亿美元的国债和其它有毒资产的购买计划,以支持市场流动性,增加市场货币供应,解救处于极端困境中的金融机构。2010年底,美联储再次出台了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主要目标是降低失业率,并防止经济陷入通缩的危险。目前来看,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均局部达到了其目的,但是,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而失业率已经从10%之上,降到了8.5%。
    但是美国经济复苏之路未竟,相反,许多经济指标征兆表明,复苏之路随时可能中止,这是美国决策层中有许多人主张继续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原因,但是,有一点可能是大多数人都忽略的,那就是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背景是美国市场流动性紧张,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高风险使得资金大规模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增加货币供应自然有利于美国国内经济的复苏,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势易时移,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已发生根本改变,欧债危机的总爆发使得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逆转,美元资本大量从欧洲市场撤离,以美国为目的地的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主流,这导致在欧洲美元市场的结算汇率在最近几个月里出现大幅上涨。不一而足的是,因为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原本单向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流也出现转向,由于担心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崩盘,热钱正在努力撤出这些国家,回流美国。所以,单从资本充裕这一角度来说,美国人并无需太多的忧虑,换句话说,目前美国增加市场货币供应的任何新的举措都不是对症下药的。美国未来经济重新复苏的最重要动力来源是从欧洲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那里获得比较优势。
    毫无疑问,美元的趋势是回归强势,未来两年内美元将会反复走强,而美元走强的根本依靠将是国际间比较优势的获得,欧元的情况已经一目了然了,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最需要避免的是,自己也被沦为美国比较优势获得的源头之一,这种情况也许不会出现,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本周,汇丰公布的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8.1,为七个月以来最低。而更令人忧虑的消息是,6月前两周,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各项存款较月初大幅下降4600亿元人民币,如果此消息属实,应该不会是一件小事,我们知道,过去二十年以来,中国资本最重要的来源便是源源不断的居民储蓄,而在目前情况下,各种因素对于储蓄贡献越来越小,这对于当前政府增加投资以刺激经济的想法是一种抑制。
    2008年的时候,西方国家热切盼望中国能出台救市举措,果然中国不负众望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说实在的,在现在这样的时刻,尽管中国之前的立场是反对美国搞量化宽松,但很多人对美国的QE3还是非常期待的,希望能改善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但是,美国人这次可能不会如我们所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