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财政要兜一半坏账” 微型金融负重前行

作者:杨中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18 18:30:27

摘要:“财政要兜一半坏账” 微型金融负重前行

 本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银行新增贷款月月“败退”、市场正“忐忑不安”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时,有一个数据却在出乎意料:总体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势头却保持强劲。

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小微金融”也越发得到银行的重视。“中国的小微金融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首届“微型金融与包容性发展”国际年会中强调,小微金融服务需要更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上的创新,其概念也不再局限于小微贷款,还有股权的服务,资本金的服务,存款、保险等其他一些增值服务。 

虽然微型金融在国内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根据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要差别化发展以及各个商业银行对于自身定位的思考,也涌现出了例如民生银行、包商银行以及哈尔滨银行等专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 

但在小微金融内涵和外延都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难题也随之涌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呆坏账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处理?如何打破市场环境、地区环境的限制?过度融资怎么解决? 

财政要兜一半坏账 

“贷款市场之所以出现一些不均衡的现象,以前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到现在的微型金融,都是因为风险成本过高或者管理成本过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部主任曾刚认为。 

虽然不少商业银行纷纷转战至小微企业贷款中,正如曾刚所言,其风险成本高则是现实存在以及在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而在去年,银监会监管二部肖远企曾指出,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不良率的容忍度,而这个不良率的容忍度则是达到了5%左右,显然比目前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率要高很多。 

在论坛中,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阐述了自家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包行从2005年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小企业信贷技术,目前有1800多人的专业队伍以及五大系列、十五个产品。目前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1345亿元,不良率在最高峰时是0.31%,但是不良贷款的回收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从目前商业银行公布的年报以及季报中可以看出,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并没有触及监管机构所设置容忍度的高限,但是小微企业的风险高则是不容小觑。 

对于微型金融高风险,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则认为,微型金融在发展中有它自身的风险,需要监管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给予包容。因为要包容微型金融的风险,要包容微型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曲折或失败,因此在微型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多支持微型金融,以包容心态支持它的发展。 

虽然要包容微型金融在初级阶段遇到的问题,但是商业银行面对不良率时,同时就会产生呆坏账。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提出建议,在微型金融发展中,对于金融机构最后的坏账,国家财政能够兜一半。同时,财政补贴要减少,但是数额要增加,用于减免税。 

小微企业的过度融资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政府不仅从国家层面发布了金融财政支持政策,而且各个执行单位都积极推动。银监会已经连续几年提出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政策。 

 在国家以及主管单位的积极推动下,无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纷纷积极投入到了小微企业的贷款中。很多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都成立了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部门中心。 

 虽然商业银行在积极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但是商业银行这种积极的态度让不少人士感觉到有点“好心办坏事”。 

 哈尔滨银行行长高淑珍指出,在目前的微型金融的风险中,有过度融资的风险。在以往做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面对众多的小微企业客户,会选择优质的微小的金融实体。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小贷公司都在做小微企业客户,也造成了我们的优质客户过度融资,这种现象也是我们金融机构应该防范的风险。 

    发放贷款,商业银行挑选优质客户则是正常行为,但是很多商业银行面对着一定数量的小微的优质客户时,也就形成了“大河水漫,小河水干”的局面。一位资质稍微差一些的小微企业依然很难拿到贷款。 

    高淑珍说道,面对过度融资,必须提前做好客户层级下移的准备。能不能在次等的客户或者还款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客户,运用大数法则控制风险,同时降低客户的层级,或者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排序,资质稍微差的客户,我们也能够防范风险,通过利率能够覆盖经营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