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轻骑败落路径调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继远 济南报道
4月27日,ST轻骑发布公告,2011年净利润为-1.12亿元,较去年下跌68.55%。由于已是连续三年亏损,ST轻骑股票将暂停交易,“公司股票暂停交易后,不影响公司资产置换工作正常进行。”
根据置换方案,交易完成后,湖南天雁100%股权将注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将变更为
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进排气门及冷却风扇等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控股股东则变更为中国长安。
27日上午,记者拨打董秘隋玉铭办公电话,一直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放假。记者多次经过位于和平路的厂区,工厂已经恢复往日的平静。资产置换完成之后,济南的老五股之一的轻骑将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重组计划引不满
时间倒回到3月29日,近千名工人来到位于济南市工业南路轻骑发动机厂,将工厂大门围堵,而轻骑旗下的一二总装厂子的大部分工人也表示了无声的抗议—消极怠工。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轻骑员工对于安置方案的不满。按照此前的重组计划,轻骑将与湖南天雁进行资产置换,新成立的轻骑有限将接收来自轻骑股份的员工与资产。不过,有心的员工查阅工商注册档案,发现新注册成立的轻骑有限注册资本仅有100万元,性质为私营企业。这与此前承诺轻骑有限作为兵装集团全资子公司的承诺不符。
罢工事件由此爆发。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安置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平移到轻骑有限,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第二种是以2011年月平均工资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平移的话,私营企业100万的注册资本怎么养活4000名工人。”这位员工表示,而即使按照第二种方案买断工龄,每名员工仅能获得三到四万元,“我们都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下岗之后靠什么谋生?”
“三金一木”
“我初中没毕业就进了轻骑,那时候才14岁!一干就是50年。”4月18日,在轻骑宿舍,记者见到了从学徒工一直干到退休的马师傅,谈起轻骑的过往,马师傅一声叹息,说“心疼”。
“那个时候还叫济南机动脚踏车厂。”马师傅回忆,50年代末机动脚踏车厂仿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一款摩托车,命名为轻骑15,俗称“黑老鸹”,那是中国第一代民用摩托车。
70年代初期,机动脚踏车厂合并了八一农业机械厂。1984年,由于亏损,缝纫机厂也合并到了机动脚踏车厂,并更名为济南轻骑摩托车厂。此前,轻骑的掌门人张家岭还任职于济南市一轻局“三大件”办公室副主任,后任缝纫机厂副厂长。
1984年,三家工厂合并后,张家岭执掌济南轻骑摩托车厂,时年42岁。
胆大敢闯的张家岭在接手轻骑后,便游说政府,获得了7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支持。1988年,轻骑从日本铃木引进了K系列摩托车生产线,“主要生产k90和K50两个型号的摩托车。”
“消化日本的技术之后,部分零部件就开始由自己的配套厂家生产。”马师傅称,技术先进的轻骑摩托车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轻骑从此起步。而“木兰”品牌则将轻骑的品牌叫响全国,彼时,除了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之外,木兰摩托也成了有钱人家的婚嫁的必备品,俗称“三金一木”。
马师傅清楚的记得,当时除了西藏没有销售点外,全国各地都有轻骑的销售公司,“一到年底,调试人手不够,我们就要被分配任务参与调试。一直骑到千佛山台阶前面就算合格。”
“鼎盛时期,年产销接近100万辆。”已经成长为行业龙头的轻骑也成为山东省计划单列企业,并于1993年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济南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隐患重重
实力日益强大的轻骑也逐渐担当起扶持省内亏损企业的职责。“当时省委领导要求轻骑打造成全国的‘航空母舰’,并许诺给予大力支持。”马师傅回忆称,其后,轻骑便展开了漫无目的兼并动作,“石材厂、无线电厂甚至织袜厂都被轻骑接收,几乎没有一家机械加工企业,而且都是‘困难户’”。
毫无业务关联的亏损企业无疑成为了轻骑的累赘。其上市公告书里显示,中国轻骑摩托车集团总公司拥有成员单位265家,职工5.3万人。
“轻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出在销售上。”曾在轻骑集团任职的王师傅告诉记者,轻骑设有28个法人销售分公司,但是由于公司之间的结算依靠内部支票,“实际上仅有账面上的钱,销售公司占款非常严重,公司账户上根本就没有拿到钱。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呆坏账。”
“轻骑有几百家配套厂家。”王师傅说,由于回款难,公司资金捉襟见肘,只能将大量的摩托车抵给配套厂商,厂商随后便折价将摩托车出售以回笼资金,低于定价流入市场的摩托车又严重冲击了轻骑的价格体系。
张家岭的脑子很活泛。“拿收进来的企业资质做抵押,由轻骑做担保,从银行贷款。”王师傅称,获得的贷款投入到了集团总公司,但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不能缓解。
“张家岭胆子很大。”马师傅称,90年代初期,张家岭与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等单位通过虚构贸易合同等手段通过银行开立信用证,在境外贴现后供集团使用。
2006年底,张家岭被“双规”。2007年4月,张家岭因涉嫌私分国有资产、贿赂罪被正式逮捕。持续23年的张家岭时代就此落下帷幕。
功过张家岭
马师傅回忆称,张家岭口才非常好,一张纸条可以讲上数小时,同时,有着超前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
王师傅告诉记者,在张家岭执掌时期,轻骑就率先实行了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不管男女老少,一律按岗位拿工资,这在济南市第一家。
“效益好的时候,轻骑年底能发13、14个月的工资。”九十年代,科级干部在轻骑已经可以拿到1500多块钱的工资。
在轻骑资金紧张时期,张家岭以2000元每小时的巨资请来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的专业人士操刀轻骑上市事宜,张家岭的大胆以及前瞻性显露无疑。
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张家岭也愈发的妄自尊大。“根本就听不进下面的建议和意见。”马师傅回忆称,张家岭曾将质检、维修、运输都部门收归集团,成立“八大公司”,“下面分厂需要运输车辆,申请上去车已经没有了,分厂无奈只能自己买车。”最终“八大公司”撤销后回归各分厂。
“当时下面的领导只能顺从,不敢提异议。那时候光秘书处就两个,十多个人。”马师傅感慨,他的独断专行导致很多决策失误,最终耽误了轻骑。”
“王家岭属马,今年正是七十大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