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东软集团31亿大单难掩财务风险

作者:令一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29 20:14:00

摘要:东软集团31亿大单难掩财务风险

恐龙智库高级风险分析师 令一龙

【恐龙预警】风险指数:★★★★★
   恐龙智库监测显示,2012年3月14日,东软集团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东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东软上海拟与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奇瑞量子签订意向书,东软上海将成为奇瑞量子某款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整体供应商包括汽车音响、导航及扬声器等,并委托东软集团关联公司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按照公告,在目标车型量产前,东软将按照要求完成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定制开发和测试工作。在目标车型量产周期内,东软上海按照约定对奇瑞量子进行系统交付,奇瑞量子将根据该款汽车的实际产量支付货款。公告同时提示本次合作在供应链管理、产品交付等方面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风险。
 奇瑞量子暂定目标车型于2013年开始量产,项目周期为7年。根据奇瑞量子目前的产量预期,自意向书签订之日起至2019年期间,预计东软上海向奇瑞量子销售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将共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约31亿元。在此项目中,东软上海将与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委托阿尔派中国进行相关硬件及平台的开发、生产、物流及售后服务,预计将为此共计增加主营业务成本约29亿元。而且,根据测算,本次合作对公司每年度的净利润没有重大影响。
 此外,具体执行时,双方需根据《意向书》等相关文件的约定另行签订销售合同。签订销售合同的前提是:(1)奇瑞量子按照计划实施该目标车型的量产;(2)东软上海提供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符合奇瑞量子的要求。对此,业内人士质疑:“从阿尔派29亿买过来,31亿卖给奇瑞。项目周期7年,年收入不到3000万,刨去各种费用和税收后利润所剩无几。实际上,东软集团干的是不赚钱的集成甚至是分销的业务,纯属白忙活。”
 据媒体报道,在4月13日的一次电话交流会议中,公司高管对市场质疑做出了正面回应。据在现场的研究员透露,“公司高管表示,奇瑞的订单对公司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公司战略转型的具体体现。”
 资料显示,东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产品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据东软集团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16.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1707万元,同比降13.9%。

【风险警报】
    东软集团宣告拟与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金额高达31亿的合作意向书,这被业内称为目前国内telematics即远程信息服务、无线数据通讯系统领域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意向订单。不过,市场对这个“有史最牛”并不买账,自消息发布后的12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收了11根阴线。股价大跌背后究竟隐藏何种玄机与风险呢?
    风险一:研发风险
    据公告显示,在违约责任方面,若东软上海未能达到《意向书》要求,奇瑞量子有权拒绝签订销售合同,此情况下东软上海应赔偿奇瑞量子,并使奇瑞量子免于承担由此导致的一切损失。奇瑞量子暂定目标车型于2013年开始量产,而此前,东软上海需要提供符合奇瑞量子要求的软件系统,研发时间仅为一年。
    产品研发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资金投入大的特点。资料显示,2008-2010年及2011年1-3月,东软投入研发的金额分别为2.29亿元、2.67亿元、3.44亿元和0.79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16%、6.42%、6.97%和7.64%。因此,从研发时间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来看,东软上海面临着巨大的研发压力与风险。
    恐龙智库风险分析师认为,奇瑞量子对软件及相关产品的功能要求,无疑具有独特的需求特点,东软上海对奇瑞量子要求的把握如出现偏差,研发成果不符合奇瑞量子需求或者因资金投入不足、研发人员水平不够等原因造成不能满足合同的需求,都将会使东软上海丧失合作机会,并对奇瑞量子承担违约责任,不仅造成研发失败,还要承担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
    风险二:财务风险
    据报道,东软上海从阿尔派购买硬件29亿,31亿卖给奇瑞量子。经核算,平均年收入不到3000万,除去各种费用和税收后利润所剩无几。
    虽然公司高管对市场质疑做出了正面回应,明确表示订单对公司具有转型的战略意义,但显然该解释无法遮掩财务风险的产生。
    恐龙智库风险分析师认为,利润是一个公司生存的基本保障,利润过低也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年报中显示,东软集团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1707万,同比降13.9%。而东软上海与奇瑞量子的合作,需要东软上海先行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巨额的委托开发及后续服务费用无疑将增大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
    风险三:战略风险
    过去东软集团汽车电子业务形态主要是汽车厂商客户拿到订单后将软件部分交给公司开发,按公司实际的开发量付款。现在是东软先投入,根据市场汽车销量,按软件套数收费。
    东软集团也承认,公司实际销售金额将与目标车型实际产量等因素直接相关,会受到汽车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仅为预计金额。
    恐龙智库风险分析师认为,经营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缺乏市场调研与可行性分析的战略转型,将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甚至经营失败。
    东软集团认为盈利模式战略转型主要是基于中国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以低廉的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模式在未来可能会逐渐消失。
    但是,东软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尤其是盈利模式转型严重依赖于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上游供应商的产品及服务质量,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战略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的重要举措,设定企业战略,应当对其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等环节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识别与评估,并对各项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否则,难免会引起风险的爆发,并带来严重损失。
    风险四:市场风险
    恐龙智库风险分析师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去年起表现急转直下,持续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加上油价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影响,今年预计整体销量也仅能维持个位数增长,车企利润将进一步承压。
    而东软集团战略转型后,汽车销量将决定收入。也就是说,市场中的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竞争结构等诸多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将使东软集团的市场风险在无形中增大。因为,东软集团在承受自身行业众多市场风险的同时,也承接了其他行业带来的风险。(以上内容由恐龙智库提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