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辉瑞吞下惠氏中国区整合时间初定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07 21:04:00

摘要:辉瑞吞下惠氏中国区整合时间初定

专利“告急” 辉瑞吞下惠氏中国区整合时间初定
消息人士称辉瑞与惠氏中国区整合四季度展开,惠氏奶粉业务能否保留成为疑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北京报道

   辉瑞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两者合二为一后,将凭借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在制药和奶粉板块冲击竞争对手。而接近惠氏中国的人士透露:“辉瑞并购惠氏后,双方在中国市场的整合将在今年四季度展开,届时业务和人事将会做调整。”
    对于辉瑞并购惠氏,业内人士认为有着深层的原因。辉瑞的多种处方药面临专利到期,后继乏力使其只有通过并购惠氏进军生物制药保持竞争优势。
专利到期的燃眉之急
    经济危机日益袭来,但阻挡不了辉瑞继续扩张的步伐。
    1月26日,全球制药行业排名第一的辉瑞以现金33美元现金,外加0.985辉瑞股票换惠氏每股,出价680亿美元并购惠氏。
    惠氏是全球三大生物制药之一,其产品包括世界领先的生物药剂Enbrel、全球销量最大的肺炎疫苗Prevnar。
    目前辉瑞在全球制药行业排名第一,惠氏则排在第九位。惠氏财报资料显示,2008年惠氏实现销售额224亿美元,净利润为46.16亿元。而辉瑞2008年销售额为484.18亿美元,净利润为81.44亿美元。双方合并后销售额将达到708.18亿元,净利润超过127亿美元。
    “收购完成后,辉瑞将会成为多样化、杰出的制药公司。辉瑞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中国公关部经理张峻表示。
    不过,在金融海啸持续冲击全球经济,并愈演愈烈的情势下,辉瑞此举可谓出乎意料,也是一种冒险。
    对于为何此时并购惠氏,辉瑞中国方面仅表示,是看好惠氏的业务。而惠氏中国一人士表示:“辉瑞并购惠氏不仅是看中营养品这一块,主要是看中惠氏在制药包括疫苗方面的优势。”但业界认为更有深层的原因。
    一证券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辉瑞的产品多为处方药,多个产品面临专利到期。专利到期后与仿制药相比,就缺少了竞争优势。而化学药新药研发投入代价昂贵周期长,而且成功率极低。”
    而专利到期对辉瑞影响最大的则是其王牌产品降胆固醇药物立普妥,其去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25亿美元。而辉瑞2008年财报显示,其销售额为484.18亿美元,仅立普妥就约占辉瑞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
    据本报记者了解,该药的专利将于2011年到期,届时各厂家的仿制药将让辉瑞该药的销售额锐减,再也无法独享垄断利润。而其左洛复、希舒美等畅销药品的专利也即将到期,而其另一个畅销药络活喜已于2007年9月专利到期。仿制药生产商早已盯上这块巨大的市场。这样靠大品牌支撑的辉瑞面临着后继乏力的尴尬。
    因此,通过并购进入发展迅速的生物制药领域,成为其继续谋求霸主地位的首要选择。
    辉瑞与惠氏合并后,在中国地区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也远超其他跨国制药公司。据惠氏上述人士表示,惠氏多个新产品正在国家药监局审批中。
惠氏奶粉前景未定
    作为营养品业务的门外汉,辉瑞接手惠氏后,如何处置惠氏的奶粉业务,则引发业界的关注。
    惠氏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也是国际上主要的营养品生产商。惠氏与雀巢、多美滋、雅培等占据着国际中高档奶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惠氏营养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惠氏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惠氏在华已有4家公司,业务已包括营养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等领域。
    2008年3月份,惠氏投资20亿人民币,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建立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生产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其他营养品。2010年底投入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营养品工厂之一。
    惠氏中国上述人士表示,惠氏在全球主要业务是制药,但惠氏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营养品,奶粉占据了较大部分,中国市场比较特殊。
    据记者了解,进入中国市场后,惠氏一度占据中国高档奶粉市场40%的份额。据CTR市场调研机构2007年的数据统计,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惠氏占据20%的份额,仅次于占据25%份额的美赞臣,在中国市场名列第二。
    惠氏中国该人士表示,2008年惠氏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50%。不过,对于2008年的销售额以及奶粉所占的比例,该人士没有透露。
    辉瑞入主惠氏后,必然对双方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和经营管理进行调整。但对于何时开始调整,惠氏中国上述人士表示:“目前辉瑞收购主要是在美国总部,中国区目前没有发生变化,还在按去年制定的规划做,具体将会做如何调整,还没有接到通知。”
    上述接近惠氏中国的人士透露:“对中国区的调整,今年四季度将会全面启动,届时辉瑞会对惠氏中国的业务进行整合。”
    辉瑞本身一直没有营养品业务,此次接手惠氏后,惠氏的奶粉业务何去何从,辉瑞是否有意发展营养品业务,则成为一个悬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