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华鼎系危机深度迷雾

作者:蓝姝 李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23 21:47:31

摘要:华鼎系危机深度迷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蓝姝 实习记者 李静 广州报道

   3月22日,被华鼎套取资金的企业主们将他们一直谨慎的投资理财协议公布给媒体。在广州公安经侦相继以涉嫌贷款诈骗带走华鼎、创富的多名高管后,他们认定陈奕标已经出逃美国,现在只好将希望寄托到政府身上。
    对被推到前台的政府部门来说,华鼎系危机的考验才刚开始。一些深层次的内幕才刚浮出水面:数十亿的资金亏空与黑洞谁来买单?游走在华鼎系利益链条里的金融机构扮演了什么角色:国有信托股东代持身后的影子股东,吃高额回扣帮着华鼎介绍业务的银行员工……
冀望政府买单
    在增城新塘经营建材设计公司的私营业主何先生,自从春节后就开始了在广州和新塘之间的奔波。之前是华鼎总部,现在则是广东金融办、银监局。而自从华鼎和创富的高管被广州公安带走后,华鼎位于珠江新城的总部就冷清了下来。
    陈奕标在宣告授权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朱永平律师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处理公司事务后行踪成谜,有媒体报道陈奕标已经从澳门转道香港去了美国。据华鼎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人称“标叔”的陈奕标家小在美国多年,早已经有了美国身份。
    “这个应急工作小组一点用都没有,现在我只希望政府部门可以赶快介入,解决问题。”3月20日何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了解,律师身份的朱永平与陈奕标私交甚好,在陈几年来的快速滚动发展中充当幕后军师角色,但朱永平却在近日表示华鼎没有资金来源,难以偿还华鼎承诺的最基本的保证担保的利息。至少这意味着陈奕标2月10日现身后宣告所采取的所有自救措施成空。
    抱团自救的企业主们在几轮周旋后,将希望寄托到政府部门早日介入。一份名为《关于华鼎、创富担保公司事件中受害企业的诉求书》以“1400家苦主企业”名义拟订,准备近日内递交给广东省、市各级职能部门,诉求书的主要意旨依然是希望监管部门出面处理善后,称华鼎事件中担保公司、银行、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都负有责任,甚至还存在监管部门渎职、银行默许等违规行为,现在银行将所有的还款责任都要贷款企业来承担,企业将陷入破产困境。
    随着华鼎系担保危机的爆发和演化,华鼎系通过截留贷款、增资扩股等名义腾挪资金,盲目投资、放高利贷等诸多违规操作浮出水面,上千家企业卷入,至少20亿以上的巨额亏空与资金黑洞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棘手难题,在一些企业主们“监管不力”、“不作为”的指责里,当地监管部门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到前台。
    “若陈奕标真的潜逃美国,资金被以投资海外的名义转移,在维稳压力下,那这个巨大的缺口就真的最后只有以银行和政府买单来收场了。”一位担保界人士对记者分析,事实上,这也是自救的企业主们最担心的问题。
资金腾挪游戏
    粗略统计,华鼎在保余额30.94亿元,加上创富的20.4亿元和中担的33亿元,3家公司涉及的资金达84亿。而亏空的缺口更是惊人,据此前陈奕标透露,仅华鼎的资金缺口就有19亿,资金主要流向海外投资。
    在保资金中,相当部分是华鼎以“投资理财”名义扩大或者截留的贷款。而截留贷款金额远在企业主们实际使用金额之上,以上述何先生为例,其实际贷款额只有300万,然而以其企业名义的银行贷款却是1300万。何先生称,自己是在2006年向某国有大行支行贷款周转时,因不符合直接贷款条件而由银行方面推荐的华鼎为其做贷款担保,在华鼎的扩大银行额度、投资理财等轮番游说下,才在2009年接受建议另外多贷出1000万交其“投资理财”增值。
    在12%-18%的年投资回报承诺下,华鼎的贷款截留达到了惊人的“7∶3”甚至全部截留的地步。
    陈奕标利用身兼广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简称青企协和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两个协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与人脉,缔结了自己的庞大金融控股财团,打造担保、信贷、股权投资、上市等金融服务产业链。
    快速撬动资金、扩充规模成为这个链条的核心,以担保的名义放大贷款规模、以委托理财的名义截留客户贷款成为华鼎快速发展与扩张的主要模式,另一种吸纳资金的模式就是不断进行的增资扩股,华鼎在成立后的6年内增资12次,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激增至7.6亿元,增幅75倍。 创富在成立后的4年内增资6次,注册资本由4000万元激增至5.7亿元,而中担亦从成立之初的5000万元很快增资至4.5亿元。
    知情人士介绍,频繁的增资扩股对陈奕标的担保王国来说是一箭多雕:注册资本金的增加在为陈的担保王国增加规模与运营资金的同时,这部分资金也成为陈进一步套取银行资金的杠杆性工具。举个例子来说,1000万的入股资本金,在银行至少能贷出3000万的款项来。因此多年来“不断吸收战略投资者和各家有实力企业入股”。而从“华鼎担保”转向“华鼎资本”成为陈的另一主要战略。
    据部分企业主介绍,华鼎系业务代表们游说企业入股的理由颇具吸引力:投资入股,不占用企业自有资金,譬如投1000万入股,华鼎提供担保向银行再贷1000万来回到企业账上,更可一起分享“华鼎资本的投资收益”,另一种是确有闲置资金的企业主,华鼎以“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等幌子吸引其成为股东成员。
    杠杆效应下各路资金源源流向华鼎,而陈几乎形成一种错觉,将流入的资金“当成华鼎自己的业务收入”,一段时间资金流入成为华鼎系担保企业旗下几大事业部的主要考核方式。  
利益链条
    在打造“优秀的资本服务和资产经营的大财团”的迷离“钱景”下,陈开始了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资金腾挪游戏下的各种名目的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股权投资,更多的是“只有标叔自己才清楚真实用途”的海外投资。早期的通讯实体公司则成为贸易、采购名义下套取银行资金的中转站。庞大的资金流面前,亏空与缺口等诸多问题被掩盖。
    令人费解的是,8年来陈奕标担保王国的潜在风险问题并非没有端倪与征兆,然而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银行,甚至华鼎系身后的国有信托股东,几乎处于集体失语状态。如果不是华鼎危机爆发, 陈奕标的另一个新平台——广东颖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又拿到牌照准备开业了。8年的资金腾挪游戏中,陈奕标缔结了一个扭结着银行、信托公司、企业、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在内的短期利益链条。
    最近抱团自救企业抛出的与华鼎签署的严格保密的理财协议显示,正是因为高额回报诱惑,上千家企业中了华鼎“投资理财”的圈套。但其中有相当企业主称自己最初就是银行介绍了华鼎给自己做担保,而在贷款截留的过程中,没有银行的配合与“放水”,华鼎虚构的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贸易项目是过不了银行审查关的。据说广东某国有银行已经开始内部审查,甚至一些支行行长级别的人员都被拿下。
    高额回扣与业务提成不仅使得银行员工成为给华鼎介绍客户的马前卒,甚至行业协会的某些头面人物也加入了为华鼎介绍实力战略投资者股东的行列,甚至成为华鼎的影子股东。这些头面人物甚至还在一些场合公开称赞华鼎创新模式。
    华鼎系3家担保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着新华、平安、中信信托这样的信托大佬的身影。然而奇怪的是尽管一度身居大股东位置,其连董事都没有派出一名到华鼎来,自华鼎危机爆发以来,其一直处于缄默状态,甚至华鼎宣称自救以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他们也没有参加。熟悉华鼎模式的行业人士称信托名义上的持股实际上是以信托产品的方式代持,背后的影子股东很可能也有参与自救的企业主,这些都是陈奕标为增资扩股而精心设计的路径,事先是签署有协议的,信托公司只是收取信托托管费,这样对陈来说既滚动式扩大了规模,又能始终保持其实际控制权。
    而被自救企业主指责没尽监管职责的地方金融办似乎也有苦衷,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称,陈奕标背景很深,也不把监管部门放在眼里,让他们提供数据和汇报情况,也是愿来就来。而在其没曝出资金危机前,其激进的操作方式也曾令一些同行和专业人士闻之色变,“这样迟早要出事。”

陈奕标:走钢丝的金融玩火者
■蓝姝

    在华鼎系担保爆发资金危机以来,掩藏在其身后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正在浮出水面,也把疑惑、难题抛给政府部门。
    陈奕标曾是一名在实业领域打拼过的企业家,2002年一次偶然的贷款经历让他萌生转型赚金融快钱的雄伟蓝图。他找到担保这个切口,8年时间内,他缔结出华鼎资本名目下的担保帝国,玩转政、企、银三界,涉及资金上百亿,从银行到信托到企业主,上千家机构入瓮。而在危机爆发的关键时刻,他竟然安然出逃美国。
    他留下的残局,令主管部门棘手,令年轻的担保行业风声鹤唳,也令正在尝试谋求突围出口的民间金融遭遇倒春寒。
    他似乎是按照某种蓝图缔结他的金融链条,他核心平台的名称叫华鼎资本,打造担保、信贷、股权投资、上市等金融服务产业链。他所涉及的领域,担保、小额信贷、股权投资,都是目前民间资金尝试进军金融领域的热门切口。他试图借资本羽翼长袖善舞,甚至以投资海外上市公司股权名义为自己搭建曲线避风港。然而,急功近利、管理混乱下,他难以获得支持其击鼓传花资金腾挪游戏下的利润来源。
    除了掌握在银行手中的担保金,华鼎系近期清产核资的报告显示,套取的银行和增资扩股的资金相当部分成为资金亏空缺口,目前尚难以估计具体数额。目前陈奕标被企业主证实出逃美国,而高管被拘,再加上海外投资项目只有陈奕标自己才清楚,华鼎没有人来为企业主负责和买单。
    他熟悉中国式营商环境的潜规则,利益开路、金钱开路模式下,他的担保帝国一度野蛮式生长,增资扩股、截留贷款,灰色与违规操作并行多年,企业却成为行业龙头,担保界红人,但最终仍逃不过玩火游戏注定要面临的宿命。
    不过,他似乎已为这种结局做好退路安排。正如一些事后清醒的人指出的问题,他把问题搞大,绑架银行绑架政府。当单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变成影响稳定和政治的群体性事件时,政府成为最后的买单者似乎成为一种习惯。由此,尽管有种种搏弈与变局,但政府最后收拾残局的结果预期被一种力量所利用和推动。
    只不过,陈奕标真的能安然出逃?他多年来以海外投资名义转移的资产真的难以追回?若这样的结局成立,陈只不过是以金融的名义,在种种力量的帮助下,钻银行的空子,套取银行资金,攫取财富后席卷海外的彻头彻尾的骗子。
    陈奕标留给我们的反思和教训何其深刻!
(作者为本报驻广州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