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饥渴与价值空洞
沈山
因主权债务危机,欧美各国的经济及社会形势在2011年急转直下,自身问题重重的中国已难独善其身。
传闻中的世界末日2012年悄然来临,世界也正以奇怪的方式呈现种种乱象。末日论或许耸人听闻,但世界确乎正在终结一个旧时代,新的一页缓缓翻开,我们对未来及未来到来的姿态一无所知。
每一次历史转折,人类无一例外都要付出巨大代价,令人恐惧的并非代价本身,而是代价付出前的茫然、空洞与不知所措。那么,身处这样一个乱世般的历史转型期,中国富人或新贵们,究竟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是持币观望抑或末世狂欢?其财富创造和支出的模式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无疑都是耐人寻味的。
在此,我们继上期内容继续梳理2011年中国新贵在消费领域表现出来的关键词。
乔布斯·创造力消费
因为疾病和离世,乔布斯成为整个2011年一个覆盖全球的巨大现象。
除美国本土外,中国是乔布斯在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推崇的区域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商业还是其他领域的精英,但凡谈及创造力及其相关话题,几乎言必称乔布斯。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江苏视察时,异常殷切地期望中国出现乔布斯式的人物,这个期望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中国民间及精英阶层的呼声,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对商业及文化创造力的极度渴望。
渴望之所以如此迫切,是因为创造力在中国的极度匮乏。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的人生信条,也充分解读了乔布斯本人对创造力的理解及其生成的源泉——改变的前提首先是创新及对革新旧事物的激情。
“乔布斯是戏剧人生最精彩的诠释者: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须卓尔不群,纵使你众叛亲离,也注定要从头再来。”谷歌中国四大创始人之一的郭去疾在乔布斯离世后这样写道。
乔布斯不仅活着是为了创新,其患病离世的过程及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带给人们对死亡全新的理解,他留给我们最好的作品,不是iphone,也不是ipad,而是其对待死亡的积极态度和全新诠释——“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
也正因为如此,乔布斯的遗作iphone4S和授权传记《乔布斯传》,成为2011年中国最供不应求的实体及观念产品。
国人对乔布斯的消费,其实就是消费他对创造的激情及对生命与死亡的全新诠释。
黄曲霉毒素·诚信消费
2011年末爆发的黄曲霉毒素事件,再次暴露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滑稽和奇异。
在网上看到的最尖刻的一段评论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经常有些神奇的事情,让你感觉活在两个世界。湖南一位农民,因为卖假名牌羊毛衫,被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151万元。据称,“他实际销售几个月,一共6万元的货品,盈利1万元”,但是,对不起,他卖的是假冒“鄂尔多斯”集团的羊毛衫。所以,他被判以重刑,并处以数千万的天价罚金。
这边厢,是对一个农民匪夷所思的重判;那边厢,一个向公众兜售超强致癌毒奶的巨型企业,却可能仅仅以一句“郑重道歉”及所谓“饲料不洁”这样语焉不详的解释,将事件轻易搪塞过去,当真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联想到年初以来类似“达芬奇”这样的闹剧层出不穷,中国商业的诚信体系确已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重建中国商业的诚信体系已刻不容缓。
重建诚信体系,首先必须为诚信买单。这里,所谓买单,不是以巨额公关费用与媒体等社会公器进行幕后交易,而是将真金白银投入到产品的生产、检验及营销环节。
限购·投资型消费
房产购置究竟是投资还是消费,一直存有争议。饱受房价高企之苦的普通民众,对屏蔽了房价暴涨因素的CPI数据一直多有抱怨。
这里,姑且将房产购置视为一种投资性消费。
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终现拐点。无论来自开发商还是中介的信息都表明,对房地产泡沫最具杀伤力的调控政策当属限购。
房地产限购政策最早出台于2010年4月的“国十条”,之后不断强化和推广,其对市场的杀伤力到2011年才真正显现出来。
从市场角度来看,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限购政策,无疑不是最理想的,但在房地产泡沫疯狂膨胀的背景下,限购成了别无选择的权宜之计。
现实来看,限购已从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央已明确表示2012年将继续保持和深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原本到期的限购政策也将进一步延续,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富人们的消费及生活,还有待观察。
欧债·危机消费
2011年11月25日,冰岛内政部长约纳松宣布,驳回中坤集团在该国购买300平方公里土地进行旅游开发的申请。没过几天,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就收到来自冰岛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拉格纳的一封信:一位冰岛议员称“内政部长在没有和其他部门商议的情况下自己作出决定”,该议员将向工业部和商业部长提议,以寻求相关解决方案。黄怒波据此认为事情尚有转机。
黄怒波冰岛买地风波,无疑是整个欧债危机背景下一个有趣的插曲。
2011年,欧债危机向全球蔓延,同时也向中国投下了巨大的阴影。毫无疑问,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自身问题重重的中国早已无法独善其身。但总体而言,欧洲包括美国面临的困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提供的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高档住宅市场,约有40%的买家来自亚洲,而每年在欧美各国的顶级奢侈品市场,已出现越来越多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面孔,黄怒波冰岛买地事件只是这个趋势的一个缩影。欧债危机很可能使购买力进一步凸显的中国新贵们更多拥向欧美投资及消费市场。
需要警惕的是,消费危机必须谨慎。欧美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固然可以成为中国新贵们所热衷的消费对象和契机,但未来不可预知,历史一再证明,过度的非理性消费必将带来恶果,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就是一个例证。
孔子像·信仰消费
2011年1月11日,天安门广场东侧悄然出现一个看上去颇为诡异的庞然大物——高9.5米的孔子青铜像;事后,不过百日,这座铜像又被悄无声息地移至国家博物馆旁一个相对隐蔽的角落。
毫无疑问,孔子铜像在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显一隐,是整个2011年度,发生在这个神奇国度神奇广场最神奇的一出闹剧,而整出闹剧又可视为中国信仰饥渴时代的一个畸形产物。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价值空洞的时代。
数十年市场经济改革,尽管带来了表面的经济繁荣,但国民的价值归宿感却日益虚无,金钱、权力、美色,成为中国权贵们单一的生活诉求,也成为中国多数受损害的底层民众们遥不可及的精神幻觉。于是,重树国民的价值归宿感成为中国从上至下都极为迫切的渴求,于是,我们看到在事先没有任何民意讨论的前提下,孔子像被不动声色又有些迫不及待地搬到了天安门这个象征国家权力中心的舞台;当我们发现至圣先师并不能恰当地代表和激发现代中国人的情感和精神时,我们又匆忙挪开了这个一度被某些利益群体欢呼的铜像。
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信仰消费显得如此艰难。
经济成果和政治主张,并不能成为我们精神认同的基础。因此,我们基本没有信仰可供消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