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西安信托首推ST产品 风险大流动性差

作者:李崇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18 20:37:29

摘要:西安信托首推ST产品 风险大流动性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每逢年关将近,ST概念股都会吸引很多资金的注意。西安信托日前发布了一款专门投资ST股票的信托产品。
    虽然二级市场一直是信托产品投资的重点,但是今年二级市场的行情确实不好。三季度,大盘震荡下跌并屡创年内新低,成交量也连创地量,市场信心缺失,情绪低迷。数据显示,上证综指、中小板综指、创业板综指三季度跌幅分别为-14.59%、-12.79%和-6.27%;三个指数今年以来跌幅分别为-15.98%、-23.84%和-29.55%。虽然10月CPI降至5.5%,回落6%以内,但通胀整体水平仍维持高位。货币政策方面,由于楼市调控成果并不明显,在年前难有放松的可能。种种因素,拖累了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发行。
ST信托卡位发行
    对于一些积极的投资者而言,指数的大幅下跌,恰恰是进场的信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认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从通胀是否可控转向了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速是否将大幅回落的隐忧。在这种情况下,指数的破位下跌部分释放了市场极度悲观的预期。
    既然悲观的预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加之年底ST类股票有摘帽需求,因此西安信托推出ST信托可谓恰逢其时。这款名为“西安信托-长安基金ST股票量化”的产品由长安基金担任投资顾问,和普通的阳光私募一样,产品期限为5年,封闭期为6个月,此后每3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开放申购和赎回。该产品认购费为1.0%,申购费为1.5%,信托费为每年1.0%,投资顾问费为每年0.5%,银行保管费为每年0.2%。而且,业绩报酬提取采取“高水位法”,即若某个开放日计提业绩报酬之前的累计信托单位净值高出历史开放日最高累计信托单位净值,则收取超额部分的20%作为业绩报酬;低于或等于则当期不收取业绩报酬。止损线为0.70元。
    实际上,由于业绩跌幅明显,目前阳光私募产品很不受投资者待见。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692只阳光私募的平均收益率为-12.21%,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为13.84%。尽管整体跑赢市场,但阳光私募实现正收益的不到10%。收益不理想,今年阳光私募的发行数量也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
    正因为发行遇冷,所以信托公司挖空心思设计产品,希望能够提高自家产品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西安信托将目光放在ST股票上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西安信托-长安基金ST股票量化”的产品说明书显示,这款信托产品主要投资于A股市场被实施特别处理的股票,也就是ST股票以及一年期以内的货币市场工具和银行存款等,从结构上来看,其投资思路是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因资产重组或经营改善等因素所带来的投资收益。
    众所周知,合理地投资ST股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额收益。前不久,*ST威达摘帽后旋即更名为ST盛达。甘肃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持有的ST盛达股份目前市值达72亿元,三年时间增值71倍。而数据显示,西安信托推出的这款产品,其模拟投资成绩也非常优异,2004年12月31日至今,长安基金ST股票量化策略组合模拟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1021.26%,同期沪深3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185.3%,投资回报超越沪深300指数5.5倍。
收益不小风险更大
 然而记者就此事采访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时,很多人并不太看好这款ST股票信托产品的收益。其中最为普遍的观点就是投资ST股票,成功后的收益固然客观,但是风险也很大。对于投资者来说,ST股票的投资价值主要在于扭亏或是重组成功给股价带来的提升效果,买入的时机对于ST股票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很多ST股虽然重组成功,但是如果投资者在其壳资源已经被爆炒后才进场,其收益无疑会大打折扣。
 另外,西安信托发行的这个ST信托,作为投资产品来说,其流动性并不好。因为在很多时候,即使是频繁传出重组消息的ST股票,其重组的时间跨度可能也会很长,或者卡在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那里,而这个产品被设计成阳光私募形式,赎回窗口期非常短,这样一来,投资者可能面临不赎回资金动不了,赎回的话又拿不到潜在投资收益的两难情形。
 更重要的是,尽管现在A股市场的壳资源很金贵,ST股票最终保壳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并不意味着ST股票就没有退市的风险,而一旦ST信托投资的股票标的惨遭退市,投资者就会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况。

链接
ST概念股屡遭爆炒退市制度亟待完善

 11月11日,ST威达在去星后,经注入资产,更名为ST盛达(000603)。ST盛达董事、甘肃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持有股份市值达72亿元,三年时间投资回报率高达71倍。在注入内蒙古赤峰银都矿业有限公司62.96%的股权后,上市公司的主业将转变为银、铅、锌等开发。重组完成后,这只股票的股价一度攀升至37.68元/股,但是随后一路下跌,11月17日股价为25.30元/股,已经跌回重组前的股价水平。
 *ST盛润A(000030),重组后自8月10日连续17个涨停,随后从9月26日又开始连续7个跌停。股价从8月10日开盘时的9.52元/股,一路飙升至21.58元/股,随后一路下跌,11月17日股价为14.75 元/股。
 除了散户和游资追捧ST股外,一些机构也对ST股情有独钟。根据已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共有13家券商出现在15只ST股十大流通股东中(暂停上市和退市的除外),合计持有1.55亿股。三季度基金的身影也出现在22只ST股当中,有4只ST股出现在公募基金三季报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在*ST金马(000602)的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当中,竟有6只基金。
 资金青睐ST股,无疑是认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壳资源太少,一旦上市成功,轻易不会让上市公司退市,因此为了摘帽,必然会重视业绩或是引进重组项目,甚至有些ST上市公司为了保壳,采取连续两年亏损,然后来个扭亏为盈,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的方式。
 针对ST公司这种炒作游戏,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根子就在于目前的A股退市机制过于温和,同时呼吁证监会能尽快出台一个严格可行的退市制度。这样一来有助于股票的价格信号回归正常,在威慑上市公司、促进公司更关注经营的同时,也能起到教育投资者的目的。(李崇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