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中国有可能遏止增长回落

作者:蔡志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9-01-17 22:13:00

摘要:中国有可能遏止增长回落

 

蔡志洲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说从2003年“非典”之后,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中国长达5年的景气,那么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开始迎接来自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国外的各种挑战。在经济发展中,2007年开始恶化的通货膨胀继续延续到了2008年,而年初的冰雪灾害和国际原油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又加重了这一膨胀的强度,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逐季回落。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似乎表现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经济景气的乐观,实际上是印证了一句老话,上帝要谁灭亡,先让他疯狂。9月份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爆发,使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陷入崩溃和停顿。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如果说上半年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上涨在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程度,那么到了这时候,全球金融危机也开始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果说世界实体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可能形成长远的影响,那么全球金融危机首先对我国的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证券市场上,中国的证券市场本来已经进行过调整,但全球金融危机使它开始了新一轮下跌。中国的银行业和国外是分割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刚刚经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可以说是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并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是中国股票市场上的金融股却出现了暴跌。在投资市场上、消费市场上,人们的信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很多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会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并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途产生了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了坚定信心的重要性。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方向上的重大调整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虽然这些措施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具体实施才能见到成效,但这些重大措施及时而密集地出台,对坚定我国人民发展经济的信心,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中国的股市首先得到了稳定,居民消费仍然保持着平稳增长,投资仍在进行,对外贸易仍在发展。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被控制在了最小范围内,这和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再一次显示了我国政府果断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高度行政效率。尽管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目前发生的经济调整也不完全是全球金融风暴的责任,但是在遇到波折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如果经济发展的前景丧失了,即使股市、房地产、中小企业这些中产阶层们关心的问题暂时有所缓解,但最终也是没有前途的。而在事实上,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仍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潜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可能成为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现在很多人提出要用中国的外汇储备去收购外国的资产,并因而引起各种争论,在这些争论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一个事实:在人家已经很困难的时候,我们还有发展的实力!从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观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早走出经济困境的国家,2009年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对我国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抵御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淡化总量、有保有压的结构性发展政策转变为明确总量、全面推进的总量性增长性政策。这一政策的直接目标,就是要通过供给和需求政策,改善目前的供需失衡。虽然供需失衡是长期形成的矛盾,但通过各种短期政策的应用,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第二是人民币汇率从不断升值转向平稳甚至可能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出现贬值。人民币是否升值,当然受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但是就我国制订汇率政策而言,主要还是要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如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要求,就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再继续升值,会进一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我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都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因此,在经过三年较大幅度的调整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趋向稳定,甚至有所下调。这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第三是地方政府的扩张和中央政府调控这样一种反周期调控的格局现在已经改变为中央和地方共同鼓励经济扩张。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中实现的。但通过这次政策调整,中央和地方达到了一致。对于地方经济来说,现在普遍处于一个上升的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二线地区经济增长很快,但是外部条件的变化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宏观政策的转向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希望。第四是对最终需求的刺激由注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转化为注重扩大内需,尤其注重内需中的消费需求。这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从新的领域中产生,而不是沿着原来的失衡的发展路径继续前行,这不仅可能改变我国现有的发展失衡的现象,同时也为市场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发展失衡留下了空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