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水皮杂谈:谁来稳定经济发展的预期?

作者:水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8-02 11:08:00

摘要:水皮杂谈:谁来稳定经济发展的预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上证指数自2008年6月10日再次跌破3000点之后就一直在此之下徘徊,至今依然如此,而距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却已经没有几天,让所有期盼所谓奥运行情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于是,失望的情绪再次开始蔓延,甚至有人担心奥运之后指数会不会再次暴跌,因为上上下下如此维稳也就不过维持一个不跌的行情,奥运之后难道指数还有做多的理由吗?
    其实,奥运之后行情如何发展,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奥运会,正如奥运之前的行情走成这样也并不是奥运会的缘故。奥运之后的行情根本还在于大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是好转还是恶化。
    种种迹象表明,许多等待奥运之后才会明朗的政策调整极可能在奥运之前就会提前推出。
    迹象之一是恢复出口退税的水平,拯救中国制造的出口,纺织业首先受益,其次则是木材加工业,之后相信还有更多的行业会惠及。
    迹象之二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第一次没有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说法。而此前,央行突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举动,已经成为压倒国内资本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央行负责人更是在中央6月13日工作会议之后还在美国放言可能采取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
    迹象之三则是在频繁的调研基础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集方方面面的座谈会,政策调整的预期不但越来越强化,而且越来越细化。
    众所周知,早在2008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由过快向过热转化,防止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向全面通胀转化,也就是俗称的“两防”;而现在的首要任务则已经调整为保证经济较快平稳地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也就是所谓的“一保一控”,调控取向出现重大调整。虽然这种调整的拐点在6月13日已经出现,但是要形成共识并不那么容易。其间还出现从紧货币绝对不能放松的专家言论,也出现过再“等一等、看一看”的说法,甚至还有人提出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正是调控的目的所在,必须坚持到底的谬论。
    水皮在此前的杂谈中曾经提及1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那时胡锦涛已经提醒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复杂的国际形势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确保经济能够较快稳定地增长,《华夏时报》当时给出的标题就是继续从紧已经没有理由。但是,事实表明,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领会胡锦涛的讲话精神,直到半年后的7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再一次就经济工作发表讲话,明确指出三个“必须”,即必须稳定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适时微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对比“6·13”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和“7·21”胡锦涛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六点要求,我们可以发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原来是放在第四条的位置上,但是在最近的讲话已经被胡锦涛提到了第一条的最后位置,与着力扩大内需、保持对外贸易增长和增加煤电油供给、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并列,更为重要的是在胡锦涛的讲话中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概念,那就是“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抽象地讲,谁都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要把发展作为一种预期成功地传导给社会和大众,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再说白一点,在经济下滑风险加大,而通胀反弹压力减轻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的是一揽子刺激性的经济振兴计划。
    而股市炒作的就是预期。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