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券商忙降薪保代急跳槽 上市公司督导怎么办?

作者:李崇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1 20:23:41

摘要:券商忙降薪保代急跳槽 上市公司督导怎么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在底部持续徘徊,新股破发数量逐渐增加,很多待上市公司的热情也在降低。国内的投行券商们的保荐收入也受到了影响,为了降低成本,各大券商的财务官们,正在绞尽脑汁改革薪酬制度,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忙着挖墙脚。
“想多拿钱?用业绩说话”
    “这个行业降薪其实很正常,媒体有点大惊小怪了。”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2005年就获得保荐人资格的保代不以为然地说。她告诉记者,金融行业本来就是周期性行业,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降薪是立竿见影的办法。大券商多养保代和准保是为了广撒网多捕鱼,如今这样的大环境下,保代们的高额工资就成了券商们的沉重负担。
    “有些券商不是第一次降薪了,以前也这么做过。”这位保代告诉记者。根据记者了解,国内券商拥有保荐代表人最多的国信证券,在2008年熊市中就实行过降薪的措施。根据证监会的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国信证券拥有在册保代人139名。
    不过虽然拥有最大的保代群体,国信证券的投行业务规模却并非业内第一。单看IPO项目,自从2009年IPO重启以来,65家券商分享了645单上市项目总计308亿元的保荐承销费。平安证券获得了其中76单项目,保荐费收入35.79亿元,名列第一,而国信证券只获得了67单项目,保荐费收入为26.55亿元,屈居第二。
    相比国信证券139名保代的规模,平安证券的保代人数只有84人,其保代队伍的战斗力,可谓出类拔萃。有鉴于此,国信证券就利用此次行业降薪的机会,试图调整公司投行部门的薪酬结构。据此前媒体报道,国信证券计划对保荐代表人的薪酬结构进行改革,将保荐代表人此前150万元的基本年工资降至70万元,但是提高项目签字费。
    “说白了就是降低底薪,增加提成。保代一年只能签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运作时间超过12个月,收入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拿项目的能力和运作的速度就非常关键了。想多拿钱?用业绩说话。”前述保代认为这种改革比较合理。
    由于底薪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保代的积极性,因此市场传出了不少券商可能都会步国信证券后尘,在投行部门实行薪酬改革的消息,保代整体薪酬水平可能会下降20%-30%。针对这种趋势,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周可君在微博上大胆断言:“国内投行即将进入降薪时代。”
“有项目的保代最受欢迎”
    尽管薪酬结构改革对于那些能拿项目的保代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降薪的要求。于是,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一些金融猎头欣喜地发现,竟然有在册保代主动和他们联系,寻找跳槽的机会。
    “其实这个行业之前人员流动就不小,只是今年比往年要大一些。国庆期间就有两个保代、一个准保和我联系过。”上海一位资深金融猎头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而下半年,A股数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声称更换了公司保荐代表人,更换保荐人的原因均为保荐代表人工作变动。有一家券商甚至出现了“离职潮”,有超过20名的保代已经离职或是已经提交了离职申请。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降薪。大券商人多,走几个也不是很在意,而有些小券商为了获得保荐资格,也愿意出转会费挖人。”前述猎头为记者分析,“小券商要挖角,首先想到的就是国信证券,目标多啊。”
    不过这位猎头也告诉记者,虽然小券商在追逐保代资源,但是并不像前几年那么盲目。“首先考虑留不留得住人,有些保代在大券商待的时间长,不适应小券商的环境。有时候公司花了钱挖来人,没待多长时间就走了,可能项目都没做成。所以有项目的保代,小券商最欢迎了。底薪、签字费都好谈。现在还没到高峰期,等保代领完年终奖,肯定又有一大批跳槽的。”
后续督导怎么办
    虽然保荐人的频繁跳槽给金融猎头带来了不少生意,但是受访的业内人士都普遍担心上市公司的督导问题:上个项目还没有过督导期,保荐代表人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做项目了,新的保代对督导项目很难有深入的了解。
    据《证券时报》报道,广东证监局日前就表示,将加强对持续督导机构的监管,完善持续督导机构年度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持续督导工作专项检查活动。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层一直很重视新上市公司持续督导的问题。创业板推出后,少数上市新股业绩快速变脸,甚至出现了临近上市时因投诉举报、虚假披露等重大风险事项中止上市的情况。为了预防潜在风险,保证项目质量,今年上半年,监管层下发了《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中落实现场核查指引》,在保荐机构内推行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核查试点。
    根据上述核查指引,保荐机构可通过多种形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核查,如与有关人员访谈;查看现场,包括主要生产、经营、管理场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等;对有关文件、原始凭证及其他资料进行查阅、记录;走访相关各方,包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供应商或客户、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等。
    前述保代告诉记者,解决新股变脸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认真负责,不能光想着拿钱收保荐费,要对投资人负责。
券商对未来谨慎乐观
    虽然如今市道不好,但是券商对于未来几年的A股IPO市场前景,仍然保持乐观。在日前举行的一次券商颁奖礼上,某券商投行部门的副总监就直言:“在未来可预见的三到五年时间内,券商投行业暂时不会见到寒冬,而将继续处在收获的季节。”
    根据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系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7日,国内注册保代人数已达到1876人。另有近1500名已通过保荐代表人考试尚未注册的准保荐代表人。而这位券商副总监估计,到今年年底,各大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应该能达到两千人。“如果这些保荐代表人都干活,A股市场就能迎来两千家上市公司。”他表示,未来券商保荐人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投行队伍也会不断扩大,如果这些保荐人都满负荷工作的话,未来几年A股市场的IPO速度不会放慢。
    那么保荐人数量够了,市场能不能为券商的投行业务提供足够多的优质公司呢?某大券商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则认为,对于中国来说,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并不是问题。为了证明他的判断,这位券商老总拿出了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作为依据:“1969年到1996年间,美国股市累计IPO1.3万家,平均每年要上400余家,当时美国是从自由向垄断过渡的阶段,因此优秀上市公司层出不穷。”
    “而今天的中国市场可以划分为两块,一块是国有,所处行业基本属于垄断。但另一块,则正在处于从自由竞争的阶段,迈向垄断集中的过程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股市的企业IPO,极有可能走上美国1969年至1996年的老路。”
    然而另一位与会的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则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行业务,确实存在很大的发展机遇,当时也面临很大监管难度:“如果真有这么多的项目,证监会的监管能力将面临极大的考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