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幸福》编剧申捷:“我想为知识分子立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你是我的幸福》(下称《幸福》),一开播就让观众眼前一亮,收视率也相当不俗。这部集合了职场、爱情、亲情等多元素的温情喜剧,既有让观众感同身受的人物故事和话题:事业单位改制、中年人婚恋、和父辈的沟通、80后职场创业等;也有让观众感觉新奇的亲情关系,有观众甚至称该剧为“中年版”的《奋斗》。而本报记者在对该剧编剧申捷的采访中,则感受到该剧背后更深的蕴涵。
职场:人物故事都有原型
《华夏时报》:《幸福》是一部包含多种元素的电视剧,但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办公室政治,这些职场的争斗故事是有原型还是纯粹虚构的?
申捷:这些办公室故事是我这么些年耳濡目染的结果,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包括朋友和我的父辈们的,我看到很多,自己也体会了很多。
我剧中的人物其实是聚集了很多人的特点,并非某一个人的影子,但应该是有原型的。我曾做过一年的网站总编。而我的父亲其实就是一个工程师,小时候我老去他单位玩,无意中看着那些叔叔伯伯们就很有感触,虽然那时对他们那些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并不明白,但长大以后,随着经历的丰富,回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是坐班的,他们也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事。他们对《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职场戏很感兴趣,但那讲的是80后的职场生活,而且也太白领精英化了。其实真正的职场或者说更大的职场是我周围朋友所经历的,那种在国营、企事业单位独立承包往改革方面走的那种,他们的体验让我感觉更真实和震撼,所以我想把这种东西写出来。
《华夏时报》:在该剧的办公室“恶人帮”中,最让观众感觉过瘾的是王刚饰演的丁主任,这个人物有原型吗?
申捷:我也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说丁主任怎么那么像我们单位的谁谁谁呀。丁主任没有原型,他其实是集合了很多单位办公室主任特征的一个人物,而且看完这部剧,你会对丁主任有个新认识,其实丁主任还是比较可爱的。其实这个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就像老严有一套做人哲学一样,而这种哲学在中国职场是很吃香的。但是丁主任在关键时刻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因为他还是爱这个“老二院”的。所以写这么一个人物还是很有意义的。在后面的剧中,丁主任的形象也反转过来了。
写知识分子:圆自己的梦
《华夏时报》:《幸福》主要写的是中年人的生活,有人甚至称该剧为“中年版”的《奋斗》,您怎么看?
申捷:其实不是,我更想说这个剧是为知识分子树碑立传的。我的父辈是知识分子,我感觉到他们这一代人的不容易。因为对于中国这30多年的改革历程,知识分子其实是最敏感的。社会的大变革,对他们的冲击也是最大的,他们的辛酸和无奈,我特别想写出来。
好几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但做这类戏市场是个问题。你发现没有,在中国,很少有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电影电视剧,主要是市场比较浮躁。在这个戏之前,我写的也多是女人励志剧,像《女人不哭》、《笑着活下去》、《你是我的生命》、《我是一棵小草》等,虽然这些戏受市场欢迎,但我自己却很不满足,因为我特别想写写我身边的这群知识分子,他们的快乐和理想,他们的无奈和辛酸,所以这个剧等于是圆了我自己的一个梦。
《华夏时报》:剧中的严芒是一个比较窝囊的中年知识分子,您怎么评价他?
申捷:我觉得严芒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切美德和缺点,而且看完整个剧后,你会发现其实他是表面上窝囊,关键时刻他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而且他会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我用喜剧的方式写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就是想把他的美好,他对美好的向往都写出来。我看网上的反馈,大家现在已经开始喜欢上严芒了。
《华夏时报》:《幸福》是改编自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吗?当初您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个剧本?
申捷:其实不是改编自《办公室的故事》。当然我也非常喜欢《办公室的故事》,但它只是给了我一个念想和勇气,那就是,知识分子是可以写得那么可爱,那么有意思的。我由此产生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写一个中国版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呢?其实通篇看下来,你会发现《办公室的故事》的影子还是很少的。
当然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比较像《办公室的故事》,但也完全中国化了。其次性格方面也比较像,就是男的比较窝囊,女的比较强势,因为我发现只有这种人物性格的搭构方式,才是最佳的戏剧方式。
亲情:不一般的父子岳母
《华夏时报》:有观众认为,儿子严晓磊对父亲严芒说话口气过于刻薄,而剧中严芒和严小磊的关系其实更像哥们儿,而不太像父子?
申捷:老严和小严的父子关系,现在也是网上讨论的一个话题,大家都觉得比较特别。而他们的这种关系,其实是我和我父亲关系的投影。而它其实也是一些80后和90后与父亲关系的写照。现在年轻人都不会太拿父辈的权威当回事,但他们心底里其实更崇拜父亲。所以他们虽然嘴上老打仗,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像老严和小严一样是“上阵父子兵”,非常替自己的父亲着想,谁要敢诋毁自己的父亲,就会立刻跟他急。而这种关系会让人感觉很温暖,也就是打来打去,最后关系还更亲了。
《华夏时报》:剧中老严和丈母娘的亲情也很让人感动,不像丈母娘和女婿而更像母子关系?
申捷:这个亲情部分也是从我的生活中来的,丈母娘、父子关系,包括小姨子,都是我生活中有的,所以观众会有很多共鸣。
而老严和丈母娘的这种亲密关系,是我结婚后才感觉到的。我和我丈母娘的关系就像母子关系,我在她那儿是可以耍赖的。而我想写的这种关系,就是女婿和丈母娘完全没有隔阂,就是你心里得有对方,才能完全为对方着想。
故事:为就情节而“失真”
《华夏时报》:该剧的主要背景是一个建筑设计院,有观众反映有关剧情不太真实,比如图纸都没人看和随便出图纸等。
申捷:是的。其实在写这个剧时,我也查了很多资料。我的父辈就是画图的,我的大姨夫就是清华的总工,我也向他们咨询过一些问题,但在创作中,我还是做了取舍。因为这毕竟是一部生活喜剧,如果我花更多笔墨去写他们的专业,我发现有许多“坎”过不去,所以我只能为就情节,尽量模糊这方面。主要还是为了让人物更可爱,而我也尽量避免把它做成一个行业剧。
《华夏时报》:您原来编剧的电视剧大多是女性题材,比如《女人不哭》、《笑着活下去》、《雪在烧》、《你是我的生命》等,您是否比较偏爱这一类型剧?
申捷:也不是,我是跟着市场走的。其实我是2000年因为编《重案六组》成名的,《重案六组》从第一部到第四部,我都参与了。但2003年以后,警察戏不能上黄金档了,市场上的古装戏、警察戏都开始走下坡路,女性励志剧成为一种风潮,所以就有人认为我是写女人戏起来的。
最近两年,我自己也想做一个转型,因为任何一种剧都是有审美疲劳的。我其实是比较喜欢写温情喜剧的,而且它很可能是未来几年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发展方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