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重启IPO造富机器 PE成创业板上市最大受益者

作者:姚博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2 14:50:06

摘要:A股市场的持续震荡并没有延缓PE的解禁大潮。根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今,A股市场上共有134家PE背景的公司股票解禁上市,涉及150家PE的248个投资项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A股市场的持续震荡并没有延缓PE的解禁大潮。根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今,A股市场上共有134家PE背景的公司股票解禁上市,涉及150家PE的248个投资项目。PE机构总计获得690亿的账面回报,其中实际已减持部分收益为141.8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3.39倍。
    “市场中大约还有548.3亿的潜在解禁规模,未来半年内将会出现一个VC/PE解禁的高峰期。”投中集团分析师王甲介绍说。
209个项目548.3亿
    2010年7月19日,盛桥资本持有的有阿股份限售股份解禁上市,标志着A股IPO重启两年后,PE开始迎来密集解禁收获期,其投资也开始逐步变现退出。
    根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8月26日,已有150家机构的248个投资项目陆续获得解禁,占所有投资项目的45.1%。其中最大的受益机构无疑是深创投,共有18个持股公司先后解禁,其中就包括网宿科技、欧菲光等。
    PE的减持方式主要是通过大宗交易或者二级市场分阶段逐步减持。根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在已解禁的248个投资项目中,PE已全数售股退出的项目共39个,占15.7%;PE减持部分股票的项目共65个,占26.2%;144个项目尚未启动减持,占58.1%。
    “PE通常会先把手中的股票一次性减持到总股本的5%以下,这样以后减持就不用再公告。然后通过二级市场分阶段减持,但时间也不会持续太久。”在王甲看来,PE赚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是靠前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所得,与主要依靠二级市场股价变化的基金等机构相比,PE并不会太多纠结于股价的波动上。
    达晨创投北京总经理晏小平介绍,目前达晨在大宗交易平台上通常会找私募接盘。“我们会根据交易日前一天的收盘价打一个9.5折把股票出售给一些机构。”
    一位PE投资人介绍说,此次解禁公司大多数来自于创业板和中小板,而PE进入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07-2008年左右,基金的募集时间通常在2006-2007年。采用的方式一般是4+3或者5+2的时间周期。按照这个时间周期计算,下半年将成为PE限售股解禁抛售的一个高峰期。
    投中集团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在已经解禁的248个项目中,PE总计共有209个项目尚未实现完全退出,持有流通股总计市值达到548.3亿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IT行业及医药行业。包括8月份才刚刚解禁的30个项目在内,目前共有144个项目PE尚未开始退出,占总解禁项目的58.1%,其中有99个属于民营PE所投项目。
    “三个行业都是PE投资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公司数量也较大。”在王甲看来,尽管目前仍有209个项目尚未实现完全退出,但并不意味着PE会等待市场行情有所好转时再出售手中的股票。“PE对于二级市场的专业研究比不上基金公司,而且在解禁期之后持有股票时间越长对于基金本身的压力也会越大,因此大多数PE基金都会选择在限售期第一时间进行抛售。”
平均回报率13.39倍
    由于创业板在2009年才开启,因此也造成了VC/PE在投资成本上的不同。一位投资人介绍说,2008年PE行业投资的平均估值大约在6-8倍之间。2009年随着创业板的开启,平均估值上升到10-12倍。随着创业板初期的火爆,估值水平曾最高上涨15倍左右。
     但目前处于解禁期的上市公司多为VC/PE2007-2008年介入,因此在平均估值上也较低。投中集团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中PE完全退出的项目共39个,占总解禁项目的15.4%;累计获得实际回报达到68.5亿元,平均单个项目1.8亿元。
    其中,达晨创投成为最大赢家。共从爱尔眼科、网宿科技等3家企业上实现完全退出,总计获得回报8.7亿元;华平投资则通过抛售所持乐普医疗的3099.2万股,累计获得回报15.4亿元,成为实际回报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而在回报率方面,在目前已经完全退出的PE中,平均实际回报率达到11.65倍。亚商资本通过圣农发展,获得22.90倍的实际退出回报率,排名第一。
    此前,曾有报道称,因为二级市场的震荡致使许多后期“突击入股”的PE基金蒙受损失。很有可能面临退出回报率较低甚至赔本的情况。
    对此,王甲认为并不可能。“PE退出的主要方式固然是上市后抛售股票,但这并不意味着PE没有其它收益。由于在上市前即持有股份,因此PE享受的公司分红也是不可忽视的。”王甲举例说,高盛入股海普瑞,其年终分红便拿到了8000万,而这足以抵消当初的投资成本。由此可见,在A股市场,PE退出并不存在赚不到钱的情况,只是在于回报率多少。
    根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在目前市场依然震荡的情况下,PE机构的账面收益仍然不菲。算上尚未减持的部分股票账面市值,目前PE机构总共获得690亿元的账面收益,平均回报率在13.39倍,其中已变现部分为141.8亿元,剩余账面市值548.3亿元。其中,金石投资从3个项目中累计变现16.1亿元,排名第一。
     “一旦所投公司上市,基本可以保证PE这个项目的成功。因此,创业板带来的最大利好不是企业而是幕后的PE机构。”一位投资人坦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