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央企主辅分离大限期满

作者:江金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9-01-10 22:18:00

摘要:央企主辅分离大限期满

央企主辅分离大限期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经过4年多的推进,央企的主辅分离进程基本进入尾声。《华夏时报》记者1月8日从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获悉,被要求进行主辅分离的央企中,凡属于辅业改制的政策性审批,至此,宣告全面结束,但由央企非主营的房地产业务,其剥离进程则不受此限。


房地产业务被“放养”
    《华夏时报》记者1月7日从北京产权交易所了解到,由中国葛洲坝集团持有99.16%股份的葛洲坝海集房地产开发公司,其中的31.5%股权将要被公开转让,挂牌期满日期为1月24日。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中国葛洲坝集团、中信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房集团等4家央企来到北交所,沽售所持房地产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央企在交易所里的不期而遇,引起了众多猜测。共同的看法是,在央企主辅分离期限逼近的情况下,将有更多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
    “属于辅业改制的主辅分离,和将房地产业作为辅业的主辅分离,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的报备工作上周正式终止,而后者将继续执行,只不过从2009年起,后者的主辅分离不再享受政策照顾。”国资委企业改革局企业体制处的林庆苗处长1月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先否定了社会上误传的“主辅分离倒逼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的说法。他表示,国资委对附属在央企中的房地产业务,不搞“一刀切”的改革模式。但是,对央企近期密集交易房地产业务的事实,这位负责人称“已经注意到”。
    由于行业调整深不见底,央企的房地产股权交易近期尤显活跃。除北京之外,天津、上海等地产权交易机构,新挂牌项目数也不少。对此,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企业的自主决定,用他们的话说,这叫“放开束缚,自由搏杀”。
    “国资委在放养这些企业的同时,其实早已将砝码压到了企业的身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向记者分析,整体上看,地产项目一旦被列为央企辅业,根据国务院要求,这些企业最终要实现主辅分离。此外,在当前房地产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央企重组非主营的房地产业务,其实是件内外讨好的事。


密集剥离意在套现
    央企剥离房产辅业的势头虽然强劲,但不可否认的是,央企地产业务重组启动4年来,进展并不明显。只是在近期,央企交易房地产业务才四处开花。于是,“央企卖房、套现越冬”的说法,开始在业界盛传。
    业界的说法是有事实依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有中国华润总公司挂牌转让所持重庆置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的全部股权,以及北京电信集团等4家投资联合体转让所持北京市电信房地产股权等。
    交易所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华润转让的重庆置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股权,要价5700万元;北京电信4家股东转让北京市电信房地产98.36%股权,价格14090.77万元;中国华联相关业务85%的股权挂牌997.95万元。
    这些挂牌的地产项目,位置都十分优越。北京产权交易所国资三部的路先生向记者介绍,北京的项目基本都分布在二环周边。其中,联合大厦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大街,还有位于阜成门的四川大厦和位于车道沟的滨河大厦。重庆的挂牌项目嘉陵大厦,则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解放碑地区。
    区位优势很明显,但央企并没有因此在价格上较真。据了解,以联合大厦集中转让的1.3万平方米高档写字楼为例,转让方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报价1.63亿元,每平方米均价1.2万元,而同一地段的写字楼报价均在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瑞康路的华翔国际酒店,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挂牌价格1.244亿元,折合每平方米约为4000多元,这个价格约相当于10年前该酒店的建造及装修成本。


等待下家接盘
    北京联合大厦的项目发布期已于1月5日截止,但至记者发稿时,转让公告并未撤出。
    从目前情况看,包括联合大厦在内的一些项目,虽然是低价入市挂牌,但跟进的买家似乎并不多。对此,国资委企业分配局杜崇敏处长向记者解释,所有项目除了要求受让方有较强的实力外,有关职工安置等责任,受让方也必须一同承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热情。
    据介绍,进入2009年后,作为辅业被分离的企业,职工安置一并交给受让企业,这也就是她的同事林庆苗所说的“不再享受政策照顾”。
    目前,国资委下属中央企业共142家,据调查,有80%左右的央企涉足房地产业务,而在国资委先后三批划定的央企主业名单中,房地产业务被列为主业的央企目前只有14家。根据国资委关于主辅分离的政策,还有120家左右的央企要剥离其绝对控股的房地产业务。同时有数据显示,这些企业涉及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约1800亿元人民币。
    “这些央企房地产资产何去何从,总体上有要求,决策权在企业。”国资委企业规划发展局副局长张忠林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关于央企房地产业务重组,早在此前国资委就发布专门通报。通报指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保利集团、招商局集团、华侨城集团等5家企业,是以房地产作为主业发展,其他拟将房地产业作为非主业剥离的央企,可与这些企业联系重组事宜。
    另有消息说,对于央企的房地产业的剥离重组,中房集团和国资委各有想法。中房集团最初希望能由自己出面整合央企的房地产资产,而国资委内部想划江而治:长江以北的资源交由中房集团接管,而长江以南则由招商局和华侨城等南方央企接手。
    这次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也给了其他资本介入的机会。据统计,中央企业辅业改制单位中,有93.9%的单位已经改制为非国有控股公司。其中,外来投资者占15%,这预示着,未来央企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受让主体可能多元化。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62172768  深圳(0755)25924870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