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置换难调小天鹅内困待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 壮 北京报道
9月10日-12日,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小天鹅)的部分老员工拒绝开工,造成部分生产线停顿。同时,一份由600余名员工签名要求进行身份置换的信件,送至无锡市委、市政府。
至此,美的并购小天鹅之后的企业内部矛盾公开化。9月18日,小天鹅董事会秘书周斯秀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件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公司将按照法律、法规和当地政策妥善处理此事。”
身份置换为矛盾焦点
小天鹅员工在给无锡市委、市政府的信中表示:目前,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已变更为民营企业……我们小天鹅公司的干部、员工一致强烈要求,立即按规定、按政策给予身份置换……全面确保小天鹅员工的切身利益。
小天鹅的一位老员工介绍,公司的老员工认为小天鹅已经变为民营企业,原来公司的干部、员工需要按规定给予身份置换。但对于要求身份置换引用哪些法律,该员工也不是很清楚。
2008年4月,美的集团正式掌控了小天鹅;进入8月,“身份置换”被小天鹅的员工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员工称,美的入主小天鹅后,有些外调回来的员工被要求重签合同,岗位更换频繁,工资待遇也发生很大变化。“大家觉得买断工龄,就是维护自身权利。”该员工说,目前一些员工已经决定离开。
据记者了解,在得知该事件后,美的集团总裁、小天鹅股份公司董事长方洪波赶到了无锡听取员工意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身份置换一说”缺少法律依据。
“工人对政策不了解导致的问题,我们将首先向工人讲解政策。”周斯秀也表示,这是国企改制遇到的惯性问题,与现行法律有出入。她引用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称,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律师万京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身份置换”是国企改制时的名词,员工劳动合同也不会因为股东变化发生改变。“小天鹅公司的法律主体没有变化,劳动合同也延续下来,提出身份置换缺少法律支持。”
谁为改制后遗症买单?
国企改制遗留的问题爆发在企业并购之后,负责方是并购大股东还是当地政府?
周斯秀对这个问题不愿意谈论,她称:“当地政府正在与公司管理层,就该事件进行探讨。整体解决方案将尽快出来,只是需要一个协商的过程。”
谁来买单的问题,到目前没有定案。但美的方面也有人士对并购小天鹅后的管理感到不满,一位美的系的高管曾向记者表示,如果知道会发生这样的“老问题”,当初的并购行为一定会更为谨慎。
家电专家刘步尘向记者表示,今年1月实行新劳动合同法,4月,美的完成对小天鹅的并购。“如果按照法律解决,是应该以新法为基准的。”他认为,身份置换的问题大多发生在企业改制的时候。并购后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变动,对人员进行调整,都是正常的。“小天鹅本身是股份制企业,员工已经不再是国企员工身份,那么提出‘身份置换’只能证明其意识没有转变。”
刘步尘还指出,历史上负责国企改制的是当地政府,没有完成“员工身份置换”不是企业的问题。“如果由新进入者来进行这样的工作,那么就没有人敢再去无锡并购国企了。”
据记者了解,目前,此事件已经渐渐平息,小天鹅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已经正常开展。对员工的去留问题,周斯秀说,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意见,根据企业的正常新陈代谢,也会有员工自然流动。
“国企员工身份置换在股份制改造的时候,就应该解决了。”周斯秀说,公司不会回避这个问题,争取尽快解决。她还指出,公司在整合中伤害了部分员工的利益,引起了不满。
目前,小天鹅要求身份置换的员工600余人,企业员工总数(包括各地营销中心)几千人。“一些一线的老员工要求离开,也已经安排好补充员工了。”她说,企业有淡季裁撤和旺季招募的派遣工,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