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聚友投奔鹏博士欲点石成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在所剩无几未股改的个股中,S*ST聚友(000693.SZ)分外显眼。
2010年底公布重组事项的S*ST聚友此后并无重组事项实质进展公告,直至2011年5月下旬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资产委托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将旗下核心经营资产委托给另一家上市公司鹏博士经营管理。
此举被市场认为是重组提速的表现,S*ST聚友证券事务办公室刘姓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资产托管与公司重组并无直接关系。”但他向记者表示:“公司在资产重组事项上并非没有进展,我们在5月1日之前已向监管层上报了重组预案。”
“托管”还是“收购”
对于苦等重组及股改的S*ST聚友而言,似乎已经对当下“不堪”的主营状况不抱希望。
针对半年报,S*ST聚友称由于外部市场与行业、内部生产经营、债务公司宽频业务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好转,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半年报净利润预计亏损3000万元,预计每股收益-0.07元。
与此同时,公司表示,S*ST聚友金融债务利息没有根本解决,不能确认在下一个报告期内公司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工作能够完成。重组进程如此缓慢不免让人备感失望,此时一则核心资产托管的公告让这枚钉子户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根据S*ST聚友5月20日公布的托管方案,公司在重庆、武汉、广州地区以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宽频在上海、西安地区拥有的驻地网资产将委托鹏博士经营管理。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聚友宽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与鹏博士签署协议,将被托管公司委托鹏博士经营管理。
协议所定的托管期为两年,自今年4月1日起至2013年3月31日止。托管期内,鹏博士将对托管标的享有完全自主的经营管理权,并有权为经营管理托管标的委派业务负责人及其他经营人员。
S*ST聚友证券事务办公室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主营托付给鹏博士主要是希望费用开支减少,以此减轻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鹏博士那种规模化经营方式管理这部分资产比我们有优势。”
在资产托管一事公告之后,有业内人士指出,S*ST聚友此次托管协议签署后,如果顺利,鹏博士有望在两三个月内完成标的资产收购。而“收购”这一信息在随后鹏博士发布的公告中获承认。
对此,S*ST聚友证券事务办公室相关人士则说:“应该说双方有类似的意愿,但现在尚未完成,只是不排除这种情况。”该人士还表示,此次聚友集团还交付一些资产给鹏博士管理,这部分资产是否已经达成收购意向并不清楚,但上市公司方面的资产仅仅是“交付托管”。
此外,上述S*ST聚友人士强调:“资产托管与公司重组并没有直接关系,公司的金融债务利息等问题要通过资产重组一并解决,并不寄希望于通过资产托管这个途径。”
静待预案批复
每个未股改个股都有难言的历史,苦熬到现在的S*ST聚友也不例外。
由于连续三年亏损,2007年5月23日S*ST聚友便被暂停上市。2010年6月,公司本打算与中锐控股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但因房地产业相关调控政策出台,上市公司方面主动联系中锐控股,双方解除重组协议。不过,很快S*ST聚友便找到新的重组方。
在相关债权人委员会见证下,S*ST聚友于2010年11月30日与聚友集团及陕西华泽镍钴金属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应虎签订了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王应虎将其所持有的华泽镍钴公司100%股权注入S*ST聚友,同时承诺其拟注入的资产具有相应盈利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华泽镍钴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营电解镍、氯化钴及硫酸镍系列产品,拥有年产5000吨电解镍、300吨氯化钴生产线,年处理镍铁矿石40万吨的青海元石山镍资源加工基地,是一家集冶炼、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目前已形成原料自供、技术独创和加工条件完备的战略格局。华泽镍钴公司是全国第二大镍金属生产基地,也是陕西地区最大的镍金属及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左右。
“之前的中锐控股质地不错,但华泽镍钴质地更好。有机构认为,华泽镍钴资产价值可与吉恩镍业相比。”对于新注入的资产,S*ST聚友董事长夏清海甚至如是认为。
据了解,聚友此次重组方案包括资产重组方案、债务重组方案、股改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资产剥离方案以及盈利预测等。
此前,S*ST聚友董秘吴锋表示,债务重组有效地保证了债权人的意见,即先将债务全部剥离给一家公司,且进行顺利。在资产重组方面,因为华泽镍钴拟注入的资产中存在矿产资源,审核程序比较麻烦,包括估值、安全和环保审查等,相对而言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6月10日,S*ST聚友董秘办人士向记者表示:“在4月股东大会之后,我们就将重组方案上报给监管层,现在交易所及证监会还在对这个方案进行预审,至于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则没有明确限制。等监管层回复后,公司再与广大股东商议股改一事。”
陈健或成大赢家
掌控S*ST聚友长达12年的实际控制人陈健在这个重组时节也备受关注。
截至2010年底,S*ST聚友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深圳市聚友网络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9.49%)和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持股14.13%),两者持股数额均远超其他股东。而S*ST聚友实际控制人陈健是采用多层子公司间接控股上市公司的,以该公司公布的年报测算,陈健持有S*ST聚友的权益股份为2032.51万股。
然而,或许陈健对S*ST聚友控制权还不仅限于上述2032.51万股。
2010年3月2日,S*ST聚友发布公告称,原第二大股东深发展将其持有的2722.5万股占公司股本的14.13%法人股通过协议,转让给深圳蜀荆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蜀荆)。
实际上,上述2008年签订的股权转让却是由陈健“牵线搭桥”。公告显示,当时陈健是担保方,而此次股权交割的前提条件是,深圳蜀荆除在约定时间内向深发展付清全部股权转让款外,还需督促陈健向深发展偿还拖欠的3327.75万元债务。此后的2008年6月30日,深圳蜀荆支付了前述股权转让款,但陈健却未遵守约定。直至2010年3月三方补充协议。
根据补充协议,陈健在承诺偿还前述债务的同时,却由深圳蜀荆向其提供资金支持。而正是通过深圳蜀荆付清陈欠下的3497.82万元债务,其股权过户才最终成行。
深圳蜀荆对陈健的“蹊跷”相助不禁让人对两者关系产生怀疑。
工商资料显示,深圳蜀荆法定代表人为张旅,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股东为深圳市酷影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海博实业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5%、45%。而深圳酷影由陈鸿琼、袁斌分别持股70%、30%;深圳金海博由周健和张旅分别持有60%、40%。从办公地址来看,两家公司仅仅相隔一墙,而陈鸿琼所持的股份则由S*ST聚友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夏清海原价转让,夏此前亦为深圳酷影的实际控制人。夏的履历显示,其一直任职陈健旗下首控聚友集团,任总裁助理、副总裁等。深圳蜀荆的登记信息还显示,公司实际运营由张旅掌控,出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而大股东陈鸿琼仅出任监事。张及陈皆为成都人士,与S*ST聚友同处一地。
上述信息表明,深圳蜀荆确实与陈健存在某些关联关系。而在公司2010年年报里,二股东却仍旧显示是深发展。对于深圳蜀荆与陈健之间的关系,董秘办人士仅表示:“并不清楚。”
尽管如此,幕后方深圳蜀荆只需坐等重组收益,而陈健获取的收益或许要比外界想象的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