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食品安全的“边际损失”

作者:李辉 张玉香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6 21:43:00

摘要:食品安全的“边际损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 辉 张玉香 北京报道

    2008年,三聚氰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化学物质,而食品安全因为它也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用一批龙头企业的倒下和行业的瘫痪,为国内外消费者的信心来埋单,可谓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并且,由此引发的边际损失却也不可低估。


收入损失惨重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些涉“毒”企业整体上直接损失达到了上百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三鹿近年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5年,其销售额为74.53亿元,2006年达到87亿元,2007年则为100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事件发生后,三鹿整体陷入破产。
    其他产品被查出三聚氰胺的企业损失也很严重。光明乳业10月30日发布三季度报告显示,三聚氰胺事件造成其损失总计高达3亿元以上。公司2008年三季度已亏损,预计全年亏损定局。
    而蒙牛近日公告称,全年预计亏损9亿元,近日又被爆存在30亿的资金缺口。国际投行大摩则曾经预测,包括产品召回和注销部分库存,伊利的损失金额将约为23亿元。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根据行业目前估计的数据,乳品行业的损失在150亿-200亿元。


149.07亿归零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乳品行业的品质和信誉受到严重质疑,乳企的品牌价值也大幅缩水。
    “由于解决事件控制没有把握住最佳时机,而导致舆论对事件的过度渲染,以至于消费者‘草木皆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
    在整个三聚氰胺事件中,作为国内知名品牌的三鹿轰然倒下。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国品牌500强评选中,三鹿的品牌价值149.07亿元,位居前列。但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顷刻间几乎归零。
    随着消费者对三聚氰胺事件恐慌的加深,伊利、蒙牛、光明的品牌价值也大幅缩水。这些公司一年之内的股价跌幅超过了50%以上。


重生的成本
    “整个事件并不是由于我们对于食品安全不够重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在食品安全上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却还出现这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罗云波对于整个三聚氰胺事件作出如此评价。
    俗话说“大乱之后必有大治”,那么三聚氰胺事件或许能够使我国的乳业在经历一次大的震荡之后“浴火重生”。
    但根据行业内的相关预测,三聚氰胺的负面影响可能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让消费者平复。对于行业正面的革新及改造的机遇将在3-5年间逐渐体现。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