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促“私有化”发酵 PE海外掘金中国概念股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29 21:14:2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近日,同济堂药业宣布公司完成了此前的私有化方案,将成为一个由Hanmax 和复星医药全资拥有的私有公司。与它类似的还有哈尔滨泰富电气、大连傅氏科普威、中国消防安全集团等。由于在美国得不到投资者认可,这些公司市值过低,现在它们希望通过“私有化”途径完成资本市场的“重生”。
海外估值低促私有化热潮
尽管2010年是中国赴美上市企业最多的一年,但更大的一波退市潮正在美国的中国概念股中蔓延,私有化便是其中之一。这些企业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通过反向并购海外上市,上市时间多是2006-2008年,概念多是中国传统行业难以受到美国投资者认可。
“在当时,一边是成长型的中国经济环境,企业在极具竞争力的红海中拼杀,不进则退,不成长就会被淘汰,资金为王是每个企业都明白的道理。另一边却是小市值公司贷款困难,民间融资存在极大风险,况且新三板和创业板都没有动静,对于企业来说,海外上市成为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罗仕证券中国区首席代表马峻说。
这批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反向并购的方式在纽交所旗下的美交所和美国的场外市场(OTCBB)上市,也有部分会通过转板最终登陆纳斯达克。
美国《巴伦周刊》的一份调查显示,反向并购的上市融资规模很少超过1亿美元,近年来,已有350多家中国企业利用这种方式在美上市,总市值最高时超过500亿美元。但现在已经缩水至200亿美元。
问题出在哪里?马峻认为,由于受此前以绿诺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概念股因为欺诈问题而受到美证交会(SEC)调查的影响,投资者普遍对于这种小市值公司产生不信任态度。而作为公司本身也存在不会与投资者沟通、难以让分析师很好地了解公司的问题,它们在信息披露方面不规范而屡遭专业做空的基金和以集团诉讼官司为业的证券律师的“狙击”,因而表现不佳。
另一方面,在背靠中国大消费市场的背景下,美国投资者追捧的是那些拥有TMT或者消费概念的中国大公司,它们通常是轻资产,有大的PE基金注入,不论审计还是律师看起来都是做得如此漂亮。
以此前在美国上市的优酷为例,投资者给予了高达60倍的市盈率,目前其股价已经达到65元左右。而在纽交所上市的上海康鹏化学在国内精细化学方面是龙头,但该公司在2009年6月上市后,股价一直在7到8美元之间徘徊,市盈率仅为8倍左右。
“基于我们对于傅氏科普威和哈尔滨泰富电气2011年的盈利预测,前者动态PE是6.2倍,远低于同类型的A股上市公司联创光电的63.1倍;后者是5.6倍,远低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自动化集团的17.2倍。”
在马峻看来,这些企业很多是因为在上市时没有类似于创业板这样的渠道,而企业发展又需要资金,因此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但创业板开启之后,一些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和这些公司差不多,但估值却要高出很多。
上市公司、PE入场淘金
哈尔滨泰富电气在美国分析师眼中算得上是“还不错”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并于2005年1月登陆美国OTCBB板块,2007年成功转板到纳斯达克,目前股价维持在20美元左右,市盈率为8倍。
其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国内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直线电机、汽车电机及驱动的自动化集成装置的企业。据一位分析师介绍,在目前的直线电机市场,国内能够符合工艺要求的仅有3到4家公司,泰富电气算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另一家是在A股上市的大族激光,其目前股价在20元左右,市盈率达到了38倍。
去年10月,泰富电气首席执行官杨天夫就曾表示,市场对于公司估值过低不满,随后,公司提出了联合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出资7.457亿美元收购市场流通股完成公司私有化的计划。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杨天夫持股比例为30.87%,霸菱亚洲投资基金集团打算以债权和股本的形式为此次收购提供资金。
在美国市场,将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交易相当常见。“通常是像KKR和凯雷这样的大型PE基金,它们会专门研究那些被市场低估或者因为一些外部因素导致表现不佳的公司,如果发现合适的目标对象,便会以极低的价格将其全部或者部分收购。”在马凯投资总裁李震看来,由于此前这类公司没有PE入场,往往会由于对资本市场的经验欠缺而导致出现问题。在经过了这些大型PE基金的重组或者业务调整后,它们重新上市会取得更高的估值,而此时PE基金退出往往会获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收益。
除了PE基金,一些有并购需求的公司也会将目光瞄向这些企业。以刚刚完成私有化的同济堂药业为例,“现在国内创业板的市盈率太高,这也导致我们在投资公司时,对方的要价都很高,以前市盈率可能也就4-5倍,现在经常会碰到10倍以上的。相比之下,通过私有化让这些企业退市并重新回到国内或者香港市场上市,投资回报率会更高。”一位PE投资人坦言。
对于想要私有化的公司而言,原本市值就不高,公司所有人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去完成私有化,即使是有资金完成私有化也会被美国投资者怀疑公司存在问题从而面临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相对成熟的PE基金来联合收购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2007年3月其于纽交所上市后,股价一直低迷,甚至跌破10美元的IPO首发价,在私有化退市前甚至跌到3美元。2008年初同济堂就提出收购动议,拟以每股ADS(美国存托股份)10.20美元回购同济堂所有流通股,将同济堂私有化。但仅4个月后,因为资金问题撤销回购提议,私有化半途夭折。去年11月1日,同济堂再次宣布达成最终合并协议,并获得通过。
据公告显示,其收购方来自于国内A股上市公司复星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与另一投资方Hanmax Investment。Hanmax Investment为同济堂药业董事长王晓春100%持股的一家公司,复星实业与Hanmax Investment拟合资新设一家公司,两家分别占32.1%、67.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复星实业与Hanmax Investment 将其在新公司拥有的全部股权以同比例转为同济堂药业的股权,并完成新公司与同济堂药业的合并。
“综合来看,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包括:一方面它们的自身业务难以受到美国投资者认可,从而导致与同类型的国内上市公司相比,成交量、市盈率和股价都表现不太理想,难以符合当初的上市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美国各界的严密监管和审查以及完全不同于国内的类似于做空基金这样的市场因素,使得公司始终要维持较高的上市成本,上市本身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应有的价值。”李震说。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images/weixin.jpg)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