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的近景与远景
笔夫
2003年以后,全球消费者实际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习惯于高油价。随着中国和印度工业化进程的启动,高油价形态实际上已经固化。这是从需求方面来说的,从供给方面来说,产出峰值的阴影一直与石油危机的话题如影随形,这将长期支持高油价并加剧市场波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油井在不断老化,而开采成本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多年前,一钻下去,黑油则喷涌而出,而现在,则需要不断增加深度和在周边施加物理压力方能挤出一些油来。另外,在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中国、印度等国家所展开的竞争使得国际竞标成本不断攀升,这样最终将使得这些成本转移到终端价格上去。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是长期因素,近期我们所看到的油价上涨则完全是流动性和地缘政治推动所致,今年以来,在油价上涨的过程中,美国原油库存不但没有减少,相反还有所增加。这证明,中东北非局势并没有导致原油供应出现任何影响。占国际原油产量2%的利比亚即使产能完全丧失,沙特也完全可能弥补其供应。
尽管人们担心石油的产出峰值会适时出现,但是,事情没有那么悲观,新能源技术使能源出现了一线曙光。在中国,风能的增长是异乎寻常的,对于这个季风性气候的国家来说,风能最终将证明是缓解这个人口大国能源问题的值得信赖的、取之不竭的资源。美国的能源独立正在成为现实,根据2007版能源法案,美国将把多达一半的玉米加工成乙醇,而且,其深海原油开采的解禁将极大地提升美国的原油产量。
东南亚国家在使用生物能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棕榈油成为全球出油率最高的植物品种,生产者在生物柴油市场开发方面已经有着惯有的传统,从原棕榈中提取生物柴油的过程似乎比加工成食用油更为简便,因而棕榈油价格比其它食用油与原油价格相关性更大。东南亚生物燃料对于平抑能源需求是十分有效的,其代价则是抬高农产品价格并为粮食危机论者提供更多的证据。与东南亚国家相似的是,巴西人则依靠得天独厚的甘蔗种植能力弥补能源需求的不足,每当油价高攀,政府就会强制性要求提高在汽油中添加酒精的分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巴西在生物能源方面的可塑性无人能及。
在未来十年里,全球核电投资和产出方面将进入新的高潮,目前全球在建或将建的核电站约为70座,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到2020年,全球的核电容量将从目前的37万兆瓦上升到48万兆瓦。日本核事故可能会使各国在核电建设方面表现得更加谨慎,但是各国不可能因此放弃既有的核电战略,因为对能源的需求是无法回避的。中国未来所建设的核电装机总量将占到全世界新装机容量的40%,地方政府对核电的热情空前高涨。
尽管人们谈论原油的产出峰值这个话题已经有四十年之久,但是,在2020年之前,这种情况依然不会出现,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各国对于原油的投资十分充分,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向新的石油产区输出了巨量的资本,这将有利于未来十年的产出增长。在这十年之中,中国和印度对于原油需求仍会呈现大幅增长趋势,2020年之后,随着中国重工业化过程的基本结束,对原油的需求增长会趋于稳定。从历史经验看,尽管美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两倍于1980年的水平,但是其原油消费量与那个时代相比几乎相当,为1700万桶每天。因此,2020年,将是产出增长和需求增长同时出现峰值的时候,油价将会趋于稳定。
在此过程中,油价的每一次上涨,对于需求的增长都是一次有效的抑制,并可能促使全球转而寻找新技术和替代能源。今年以来,油价上涨超过20%,但是美国原油库存却出现相同幅度的上涨。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笔夫并不太看好二季度、三季度的原油价格走势,NYMEX原油价格极有可能在冲高至120美元之后出现大幅度的回调。在这两个季度可能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转折,油价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美元价格可能会逆转,而黄金则可能会遭遇两年来最重要的价格回调。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开始又对油价问题表现出了不耐烦,美国国内汽油价格今年上涨了34%,对于即将进入驾车出行高峰的美国人来说,这真是一个糟糕的消息,这对本来就已经滑入谷底的奥巴马支持率更是一个新的打击,他必须对选民有所交待,高油价更不符合民主党的初衷。
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还会持续,一季度中国外贸出现罕见逆差,短期内中国宏观经济的确面临下滑的风险,对原油的需求可能会因此大受影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