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库研究应重“田野”调查
庞中英
在华盛顿,除了布鲁金斯学会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库,他们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界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那么,思想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力?如何发挥影响力?相信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不熟悉的。
不久前,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莉丽博士的著作《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本对美国思想库政治传播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作为一名从事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学者,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思想库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今,看到《旋转门》的出版,甚为高兴。
“思想库”或者“智库”实际上是对学术、教育、研究的组织、制度、团体的一种最佳赞誉和最高定位。换句话说,学术、教育、研究,不管是生产知识的、从事教育的、影响政策形成和制定的,其核心的目标是促成变革和进步的思想观念的产生。如果一个学术机构不生产思想、不创新,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思想库。美国的思想库的发达情况高居世界各国之首。在美国思想库本身也是社会科学的一大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因为美国思想库在影响美国内外政策上的关键重要性,对美国思想库研究也逐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渐渐地,美国“软实力”的一个形式和内容就是其思想库。
要理解思想库的重要性,关键在于解析其影响力。而“旋转门”一词正是关于美国思想库影响力的最为形象和恰当的比喻。“旋转门”是思想库与决策体制(政治和其它有关公共政策的决策)之间的某种关系,即思想库的思想观念之“产品”的实现市场是政治市场或者其它市场;不仅如此,思想的载体——学者和研究人员也可能一会儿在思想库工作,一会儿“旋转”到政府机构、决策部门,担当高官。
近几年,国内掀起一阵阵的“思想库热”和“思想库研究热”。不过,冷静观察这股“热浪”,却并未“夹带”真正的关于思想库,尤其是外国思想库研究的上乘之作。王莉丽博士的《旋转门》却与众不同,不仅是她的亲身体会(王莉丽博士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经历),更是她敢坐冷板凳,对思想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独立思想的力作。
王莉丽博士选择美国思想库为研究对象,抓住美国思想库影响力这个问题,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美国思想库的特质——知识生产和思想传播,尤其是对美国思想库充当了“知识”和“权力”的桥梁——“旋转门”等进行了非常全面、透彻的分析,资料翔实,形成了《旋转门》一书。该书是我目前看到的关于美国思想库研究的最为系统的中国学者著作。
王莉丽博士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做访问学者时,我正好也是那儿的访问研究员,因此有机会在茶余饭后就美国思想库问题与她多次交换看法,略知王莉丽女士为写作该书的呕心沥血。她进入学界之前曾经在中央媒体担任记者多年,在她的研究过程中,她采用访谈法,细致访谈和记录了美国目前最活跃、对美国当代政治最具影响力的几大思想库的领导人和其他学者,以及美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导者,使其研究建立在大量第一手的在美国“田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这使得该书自然增值。以往国内对美国思想库的“研究”,其实多数是情况介绍式的,并不是学科研究式的。
不过,在充分肯定《旋转门》一书的学术价值和政策价值的同时,本书对美国思想库的局限性和未来走向分析笔墨较少,这是我认为本书的不足之处。当然,这或许和作者的着力点有关。
本书的出版可谓是中国学界对美国政治和思想库研究更趋深入的一个标志。相信,通过《旋转门》一书,能够让更多的中国公众和各界精英对美国思想库及其影响力有深入的了解。也希望由此对中国思想库的未来发展和中国软实力的构建起到推动作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