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打车背后的逻辑

作者:李志军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25 18:26:02

摘要:打车背后的逻辑

文/信诚基金 李志军

   下班。恰逢高峰,你急着赶赴一个约会。从办公室走到地铁需要15分钟,于是你决定打车。
    出租车很繁忙。你频频伸手招呼,却始终没有车子停在你面前。10分钟过去,你决定继续等待。15分钟后,你开始烦躁不安,但通常你还会继续等下去,因为你已“投资了那么多的时间”,你心存侥幸,或许再多等一分钟,车子就会到来。可直到半个小时之后,你仍然站在马路上等待,你开始感到“后悔”——早就该选择步行15分钟去地铁站坐地铁的。
“止损线可能就是你的生命线”
    如此心路历程,多数人都经历过。无法放弃原来已经等待的时间,心存侥幸,结果投入更多的时间——这与投资中的止损逻辑何其相像,已经亏损了,却无法认赔卖出,不断期望自己的投资标的能恢复原价。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有预见地事先设置了止损点(到了某一个时间点,应该理智地选择步行换地铁)。
    很多投资者在作出某项投资行为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能赚多少,而不是能亏多少。事实上,殊不知,每一笔交易必须设立一个止损线,“止损线可能就是你的生命线”。
    我们没有止损而丢失的金钱,统计起来,一定能堆起一条很长的公路,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输钱,这比学会如何赢钱更为重要。事实上,即使你只对一半,你也应该赢。关键在于每次搞错的时候,要将损失减到最少。
学会“输钱”,也是一门学问
    如何学会“输钱”,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关键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笔者在此的建议是:
    1.确立你投入的极限及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钱或多少时间?
2.极限一经确立,就要坚持到底,就好像邀约异性,自我约定“一次拒绝就放弃”,不可改为“五次里面有三次拒绝才放弃”。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别人。事实证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等车,“脱身”的机会就大为减少,因为“别人也在等”!4.提醒自己继续投入的代价。5.保持警觉。“知易行难”,一旦掉进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就像在等车绝望的时候,也许会有朋友的私家车款款而来,及时救驾,但这显然是小概率事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