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20%!存准率再创新高 央票发力减弱加息预期

作者:杨中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18 21:26:53

摘要:20%!存准率再创新高 央票发力减弱加息预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动作,3月18日晚间,央行公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达到历史高点20%,距25%的理论空间仅剩下5个百分点。
    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变化,又引得市场浮想联翩。
    3月15日,央行发行了100亿一年期央票,利率上行20BP,达到3.1992%。结束了从2010年11月23日以来的地量发行,首次突破100亿,并且一年期央票利率达到3.1992%,超过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也超过了一年期央票在二级市场的收益率,结束了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的局面。
    近几周来,3个月央票、一年期央票以及正回购都出现了利率和交易量上升的趋势,量价齐升使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调控走向有了更多猜想。
    当加息的预期再一次掀起时,央行却再一次意外地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在央票已经可以正常地回笼资金的情况下,央行为何又一次动用达到历史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为何再动准备金?
    兴业证券分析师吴畏认为,之所以选择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是因为其运用机制较为清晰,沟通链条也相对较短(加息则面临了与多个婆婆的协调与权衡);二是因为其信号传递效应更加明显,虽然发行央票也能实现一定的收缩流动性的目的,但是,一是发行央票的政策意图传播没有存款准备金率这样迅速而广泛,而且相应的付息成本也比存款准备金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多出了300亿元的利息支出。(详见本报3月12日《提准备金率是央行强迫银行从良》)
    此次调整是央行自2010年1月以来,第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大型银行以及中小型银行(不考虑11月曾经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升到20%和18%的历史高位。
    通常的观点认为,由于存贷比的上限是75%,所以存款准备金率上限也只有25%。但吴畏认为,在外汇占款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的上升瓶颈并不一定会停止于25%的红线。货币当局之所以持续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核心动因就是因为基础货币的持续投放压力在2010年以来就一直没有缓解过。
央票量价齐升
    2010年11月份中旬,央行一改往日大手笔,仅仅发行10亿央票,被市场戏称为“地量发行”,央行却坚持了12周。
    直到3月15日,临界点来临,当日,央行发行100亿元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达到了3.1992%。超过了一年期定期存款3%。同时,一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也略微高于二级市场的到期收益率,结束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利率倒挂局面。
    在央行提高一年期央票利率之前,3月期央票利率和91天正回购利率分别上升了16BP和17BP,28天的正回购则是上行了15BP。
    随着央票利率的上行,一级交易商热情有所回升,央票的发行量已经明显放大,并结束了从2010年11月15日以来净投放的局面。已连续两周出现净回笼,在3月7日到11日的一周中,首次净回笼资金100亿元,接下来一周央行净回笼资金490亿元。
    但市场资金仍然处于宽松状态。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是净回笼,但市场资金呈现宽松状态,因而利率并未反弹,而是微跌。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隔夜、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的利率都出现了下跌。
    “央行提高各种期限央票的发行利率,有利于提高一级交易商的认购热情,有利于放大央票的发行量,进而不断恢复央票回笼资金的能力。”中国社科院博士付立春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加息节奏或放缓
    随着央票利率的上行,央票回笼资金的能力正在逐步修复。
    面对2010年11月以来,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导致交易商对央票的热情大减,迫使央行出现央票地量发行的局面。资金紧张时期甚至停发央票。而在央行地量发行央票的同时,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回笼银行间资金的最为直接的重要武器,一方面降低操作成本,同时也满足对冲需要,以致存准率目前已经创下历史新高。
    在短短的4个月期间内,央行共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率之高,实属少见,在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2007年和2008年也没有见到如此高的频率。如果按照每提高一次,回笼3000亿元计算的话,至少回笼了1.5万亿银行间的资金。
    付立春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首先是回收了市场中的基础货币,降低了市场中的货币成数。再者就是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去年11月份来看,回收市场中的基础货币则是其首要功效。
    在媒体报道称由于动态差别准备金率公式过于复杂、变量太多以及不好操作,被高层搁置的消息后,央行随即通过新华网报道称,2011年以来,央行已开始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已对40多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准备金要求。
    从央行的动作可以看出,差别准备金对于调节商业银行信贷作用立竿见影,同时央票已经恢复回笼资金的能力,加息的节奏可能会放缓。
    “面对一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与央行加息没有非常必要的联系。而且日本的突发地震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不甚明朗,所以央行在加息上,可能会更加谨慎,但是在未来的半年中,依然有加息的预期。”付立春告诉记者。
    而从去年10月以来的3次加息中,尚不能找到明显的证据显示,一年期央票利率的变动和加息直接相关。
    付立春还指出,从历次加息来看,央行的加息时点都是非常出人意料的。
    大通证券研究员徐虹认为,本月加息可能性较小,理由是贸易逆差的出现缓解了外汇占款的回笼压力,再者CPI同比4.9%并未超过5%,从以往央行加息来看,往往在负利率低于-2%时计息概率较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