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首先被高油价颠覆?
笔 夫
还是那句话,油价上涨的终极影响将是破坏性的,或者说,是颠覆性的。上周,当笔夫正密切关注油价上涨问题之时,国内证券投资者开始津津有味地讨论本轮牛市的高度,请注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人士不敢使用牛市这两个字眼了。在两周前的策略周报中,笔夫已经明确告诉投资者,万众期待的牛市也许并不那么容易,这样的判断完全基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股市理应对于由于通胀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作出提前的预判。周末,国家统计局再次公布了经济数据,4.9%的CPI数据和PPI数据7.2%表明,经济受到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央行存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尤其伴随着央票利率周末的突然上涨,使得加息的预言甚嚣尘上,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有学者认为,房价出现下跌将会导致股市上涨,这个逻辑也过于简单和武断,因为房价下跌对于衰退的指示意义远远高于通胀结束的指示意义,在中国这个供求失衡的市场,只有流动性出现逆转才会导致房价出现显著下跌,而这种流动性的枯竭恰恰是导致所有资产泡沫破灭的原因,如果房价出现拐点,股市也难以幸免。笔夫再次坚持年初的判断,即今年股市的格局是,一季度强劲反弹、二季度见顶,而且可能一直要到年底才能见到底部。不过,近期虽然出现下跌,后市依然有机会反抽回去,如果再次回到3000点,那将是多头逃命的机会。
高油价仍然将成为股市最大的负面因素,西方世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爆发,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直到八十年代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铁腕治理通胀,经济才缓慢地走出滞胀的误区,前后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如今,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与西方世界七十年代同样的痛楚,高油价正在灼伤这些蓬勃的经济体,而他们对于如何应对困局显然缺乏必要的经验。加息,成为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手段,而这一举措对于控制输入性通胀显然无济于事,相反,增加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在本周,越南再次上调了基准利率,这个亚洲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再次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IMF从理论上推测认为,油价每上涨10%,全球GDP增速将面临0.2%-0.3%的损失,但是,对于油价的恐惧程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能源价格的攀升已经不会再产生像七十年代那样的巨大冲击,尽管美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两倍于1980年的水平,但是其原油消费量与那个时代相比几乎相当,为1700万桶每天。当前,尽管油价高涨,但美国通胀水平仍保持在1%以下,然而在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发生后,其通胀水平迅速上升到5%以上。这充分显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冲击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能源市场,可以形容为是一种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尽管美国经济规模是中国的三倍,但是消耗的原油却只相当于中国的两倍,这还是在中国主要依靠煤来发电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两国将煤折算成石油的话,情况将更加不同。新兴市场国家仍处于高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增长阶段,在这轮油价上涨过程中,将承受更多的痛楚。
导致最近一轮油价上涨的利比亚局势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相反,其国内局势已由政治动荡演变成内战,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动荡演变。在这种形势下,油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在所难免,技术分析显示,前期油价出现短期严重超买迹象,而有报道称,OPEC可能将于近期召开的会议上讨论增加原油产量的事宜,以及日本大地震的影响,致使油价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
CFTC公布的2月份非商业头寸显示,基金在一个月内大幅减持了除黄金和原油之外的绝大多数商品期货和期权的多头头寸,并且增加了空头头寸, 并且多头减幅惊人,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本周全球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不过,在目前形势下,基金的行为应该仍然属于策略性的,在6月底之前,大宗商品价格可望继续维持高位。
欧债危机又露出了新的苗头,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再次下调了西班牙四个地区的评级,使欧元出现下跌,而美元指数却出现了短期的反弹,不过,由于美联储拒绝提前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近期也无意提高利率水平,而自2月份以来,美国长期利率水平出现明显回落,证明量化宽松政策已经见效,市场流动性维持宽裕状态,美元就此企稳的可能性并不大。欧债危机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还不会出现全面危机,但是下半年,欧洲方面的麻烦将肯定要比美国多得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