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国会展业入沪“赶考”

作者:王荣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0 22:19:00

摘要:中国会展业入沪“赶考”

中国会展业入沪“赶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荣 北京报道

    “为了召开世博会,这里有很多房屋都拆迁了,道路也加宽了。”记者在上海采访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听到当地出租车司机热情地介绍着当地的变化。而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看来,相对于世博会给上海基础设施带来的变化而言,带给上海甚至全国会展业的触动更为巨大。
    会展业内人士都认定自己是第三产业“火车头”,也同样认为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发展国内会展业的强大“助推器”。然而事实上,面对世界上规格最高的展览会,对于中国会展业特别是众多中小会展企业而言,参与、学习、提高显然比“掘金”更重要。
舞台很大
    “上海世博会是目前为止由政府主导的最大的展会。”根据记者获得的数据,世博园场馆建设面积大致为70万-80万平方米,可以提供包括国家馆、企业馆在内将近200个展览空间,场馆建设投入达到14.6亿美元。陈泽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展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
    目前整个场馆的布展招标工作已经展开,上海世博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在12月2日国际展览局第144次大会上也明确表示,考虑这届世博会的特色和必要的建设周期,希望自建馆的参展方尽快确定概念设计方案或布展方案,并在第一时间开工建设。
    除了国家馆,中国馆内的34个省市地区馆也在积极确定主题,据上海世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还会陆续公布其他省、地区和城市的展馆项目的招标。”除此之外,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展馆建设也同步展开。
    据此,陈泽炎认为:“如果中国的会展公司能够将设计一并拿下则更好,即便是外国的国家馆采用了本国的设计,还是需要国内的布展公司具体执行。”事实上,目前已经入围各种展馆展示设计项目的中国会展公司已经有数十家,据记者在江苏省世博办得到的消息,在一星期的征集时间内,他们已经收到43家设计单位的报名预审资料,其中,国外设计单位11家,国内设计单位则多达32家。
挑战更大
    相对于世博会提供的巨大舞台,众多的国内会展公司却是深感压力。原因在于,“目前入围的数十家企业,只占国内会展公司总额的1%-2%”。事实上,入围只能代表有资格竞标,实际能够中标的数量又将微乎其微。即使中标,如果不能拿到展馆的设计权,最后承接布展的利润实际很小。
    “1%的机会太渺茫了。何况要想中标需要很多投入,可是投入后不一定会带来利润。”广州今辉展览工程有限公司的担忧代表了一大批国内会展公司的心态。“事实上,小型会展公司并没有实力在世博会展馆设计方案招标中胜出。”国内只有少数的大型会展公司,能够真正将设计和布展融为一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布展经验和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国内会展企业参与世博会的主要瓶颈。以近期公布的江苏馆设计方案征集公告为例,尽管方案征集的对象很广,但是都会有一条硬性要求:“投标方必须具有承担过世博会相关策划和设计工作的设计经验。”而记者在采访新加坡企业笔克集团时也发现,该集团之所以能够将上海世博会的能源馆、国家电网形象馆的设计和搭建任务揽入怀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其通过奥运会期间承建可口可乐、大众、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展馆的设计和搭建,以及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承建摩洛哥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才。
    “虽然有不少企业承接过大型展会,可是对于中国的会展公司来说,这次还是一个挑战。”陈泽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参与世博会对于国内众多的会展公司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会展公司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与各展馆本身的主题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同时还要注意到世博会对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满足这些条件之后,才能考虑保证成本的可控性,争取利润最大化。
    对于国内会展企业的入沪“赶考”,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的一句话似乎更贴切:“经过上海世博会这么一次洗礼,中国会展企业的专业分工会更有举措,从而提高各自核心的竞争力。”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